2021年10月网络热门舆情事件汇总

2021年10月网络热门舆情事件汇总
11/01/2021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目录

10 月全国网络舆情报告 1

一、传播数据分析 1

(一)热点事件 1

(二)类型分布 4

(三)区域分布 5

(四)热词解读 6

二、舆情案例梳理 7

(一)湖南鼓励“女青年留乡解决大龄男择偶难”引争议 7

(二)陕西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 9

(三)福建莆田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 11

三、热点事件点评 15

四、下月研判建议 19

(一)冬季疫情面临反弹风险,高度警惕严阵以待 19

(二)社会戾气有所抬头,多措并举防风险除隐患 20

(三)极端天气或多发,气象服务与供暖更加重要 21

(四)“双十一”话题再度回归,消费维权易反弹 22

10 月全国网络舆情报告

  1. 月舆论场上的热点事件密集出现,主要涉及疫情、电影《长津湖》、山西暴雨、北京冬奥会、国庆节等相关话题。  从类型分布上看,治安法治类事件最多。在区域分布上,与全国相关的热点事件有 12 个,而在省市区层级中,北京热点事件最多,有 4 个。在热词分布上,“考察”“10 月疫情” “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长津湖”“国庆节”“神舟十三号” 等词汇热度较高。
  2. 月份,主要舆情风险及应对建议如下所示: 冬季疫情面临反弹风险,需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社会戾气有所  抬头,有待多措并举防风险、除隐患;极端天气或多发,气象服务与供暖更加重要;“双十一”话题再度回归,消费维权易反弹。

一、传播数据分析

(一)热点事件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梳理出 10 月典型事件,在数据搜集基础上加权计算得出舆情热度值。在此基础上,按照热度值大小依次排序,筛选出 TOP30 舆情事件。

表 1:本月热点舆情事件TOP30

序号 事件名称 热度
110 月疫情波及全国 10 多个省份4827490.75
2电影《长津湖》跻身中国影史票房前三1495827.45
3山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417033
4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 100 天324611.7
5福建莆田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219029.1
6李云迪嫖娼被北京警方行拘153255.15
7国庆期间国内旅游收入达 3890.61 亿元144644.6
8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1238.4
9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82910.75
10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在京举行64344.4
11大 V 罗昌平侮辱志愿军英烈被海南警方刑拘58818.7
12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二选一”垄断行为罚款 34.42 亿32757.45
13陕西一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引发争议27009.85
14张恒帮郑爽偷逃税被罚 3227 万24389.3
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实验室爆炸22415.7
16爱奇艺、腾讯、优酷全面取消超前点播21390.35
17习近平总书记赴山东考察20487.05
18第 130 届广交会开幕20193.1
19一储户 28 亿元存款被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质押16807.75
20我国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 9.8%14741.75
21多地蔬菜价格持续上涨12099.8
22沈阳一饭店发生爆炸事故造成 4 人死亡 47 伤亡11562.85
23河北一通勤班车坠河造成 14 人遇难10768.55
24拉姆案一审判处被告人唐路死刑10652.7
25第四届进博会稳步筹备10607.15
26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公园10245.9
27台湾地区高雄市“城中城大楼”发生火灾造成 46 人死亡9686.15
28山东单县发生一起骗保事件7954.6
29北京环球影城霸天虎过山车发生故障6207.75
30北京野生动物园一游客违规下车与虎群对峙被刑拘5920.65

(注:舆情热度由新闻、平媒、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等渠道数据加权计算所得)

与疫情、电影《长津湖》、山西暴雨、北京冬奥会、国庆节等相关的话题,备受舆论聚焦。其中,10 月疫情波及全国 10 多个省份的话题热度达 482 万,成为月度最热话题。位居其后的是电影《长津湖》跻身中国影史票房前三,话题热度近 150 万。话题热度在 10 万至 50 万之间的事件有 6 个, 主要涉及山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100 天、福建莆田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李云迪嫖娼被北京

警方行拘、国庆期间国内旅游收入达 3890.61 亿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纪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会在京举行、大 V 罗昌平侮辱志愿军英烈被海南警方刑拘、市场监管总局对美团“二选一”垄断行为罚款34.42 亿、爱奇艺、腾讯、优酷全面取消超前点播、习近平总书记赴山东考察等话题,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二)类型分布

在舆情类型分布上,治安法治类事件最多,占比为20%,

主要涉及福建莆田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李云迪嫖娼被警方行拘、大 V 罗昌平侮辱志愿军英烈被海南警方刑拘等。灾害事故类事件次之,占比为  17,如山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

河北一通勤班车坠河造成 14 人遇难。赛事展会、政府监管、

纠纷维权类事件占比均为  10,主要事件有:北京冬奥会迎

来倒计时 100 天,爱奇艺、腾讯、优酷全面取消超前点播, 陕西一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引发争议等。社会民生、经济发展、政务活动类事件占比均为 7,主要涉及多地蔬菜价格上涨、我国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 9.8、纪念辛亥革命110 周年大会在京举行等。而疫情防控、政策法规、生态文明、科技成就等类型的舆情事件,占比较少。

(三)区域分布

总体来看,与全国相关的热点事件最多,有 12 个,主要包括 10 月疫情波及多省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我国前三季度GDP 同比增长 9.8等。在省市区方面,北京热点事件最多,有 4个,主要包括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   100   天、北京环球影城霸天虎过山车发生故障等。江苏、上海热点事件均为 2 个, 主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爆炸、第四届进博会稳步筹备等。辽宁、海南、河北、陕西、广东、福建、山东、山西、台湾地区、四川均有 1 个热点事件,如沈阳一饭店发生爆炸事故、130 届广交会开幕、福建莆田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山东单县骗保事件、台湾地区高雄市“城中城大楼”发生火灾致 46 人死亡等。

(四)热词解读

从词云图可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10 月疫情波及多省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电影《长津湖》票房持续上涨、国庆节文旅消  费火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事件,成为近期舆论话题焦点,促使“考察”“10 月疫情”“房地产税改革试点”“长津湖”“国庆节”“神舟十三号”等成为月度高热词汇。

山西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实验室爆炸、台湾地区高雄市“城中城”大楼火灾、莆田市发生一起  恶性杀人案等事件具有较高的舆论关注度,促使“山西暴雨” “实验室爆炸”“‘城中城’大楼”“恶性杀人案”等热词频现舆论视线。而李云迪嫖娼被警方行拘、部分人员不遵守防疫规定被警方行拘或刑拘、罗昌平涉嫌发布侮辱英烈言论被警方刑拘,助力“李云迪”“罗昌平”“刑拘”“行拘” 等词汇也具有一定的传播热度。

二、舆情案例梳理

(一)湖南鼓励“女青年留乡解决大龄男择偶难”引争议

事件概述:近日,湖南省湘阴县政府网站公布了县民政

局就政协委员《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的答复。答复称,“目前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问题正在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并明确相关工作,“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 引发舆论争议。10 月 8 日,湘阴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前述答复并非物化、歧视女性,仅为倡导和鼓励,且非强制性。    9 日,《“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文章作者姜文回应称,其所反应的是三农问题,但网络热议的稿件标题与相关内容编辑与其无关。

据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0 月 1 日至 11 日,相关信息共 19553 条。

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占比92.83 %。网媒、客户端、视频等其他平台占比较小。

从舆情走势来看,10 月 5 日,媒体关注湖南湘阴鼓励女

青年留家乡,引发网民热议,促使相关话题热度上升,达到事件热度峰值。随后,当地政府作出回应后,舆论质疑情绪减少,促使舆情热度下滑冷却。

媒体聚焦:澎湃新闻、九派新闻等媒体发布陈述性报道,如《湖南湘阴回应“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湖南湘阴鼓励女青年留乡,提案委员:单身男没人服侍》。红星新闻、红网、湖南日报、极目新闻等媒体发布系列评论文章,如《鼓励女青年留乡解决大龄男择偶 难”,不能理解女性如何留住女性》《鼓励女青年留家乡,也应鼓励男青年志在四方》《谁解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引争议,媒体:政府出来说话还应更尊重人》等。

网民评论:一是认为此举是对女性发展自由的限制。“人家想走还不让走啊?阻止女青年向往更好的生活?”“有出息为啥不出去工作?”二是认为湖南的重男轻女现象较为普遍。“湖南人咋都重男轻女”“嫁哪都不能嫁湖南,尤其是湘阴”三是认为该政府表述方式不当。“这种表述引起了强烈的生理不适”四是认为该政策无法解决人才流失问题。“这都什么鬼政策,不想办法发展经济就能留的住人?”“想留人就提高就业创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不然就是做梦,直说工资多少?能不能就业,少画饼!”

(二)陕西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

事件概述:10 月 6 日,有网民发文称,一名无病女学生(17  岁)在陕西安康兴安医院被推上手术台做赘生物拆除手术,术中被迫借钱治病。7 日,安康市汉滨区政府就此事发布通报称,确认网传信息部分属实,安康兴安医院在没有监  护人陪同、签字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进行检查和手术,存在  管理不规范、告知不到位、医风医德不端正等问题,目前已对安康兴安医院停业整顿。但否认存在手术中签字、虚假手术问题。7 日中午,女学生家长告诉媒体,已与涉事医院达成赔偿协议,不再接受采访。

据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0 月 6 日 12 时至 8 日

15 时,相关信息达共 234876 条。

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论坛和新闻网站是主要传播媒介,其他平台信息传播量较少。

从舆情走势来看,7 日,当地官方发布通报,回应舆论

关切,促使舆论关注度大幅上扬并达到热度峰值。此后,在受害人家长表态后,舆论关注度快速下滑。

媒体聚焦:新华社、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川观新闻等多家媒体纷纷发布报道,如《网传“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 陕西安康公布调查结果》《“无病女学生被推上手术台”,还有疑问需要查清》《“无病女生被手术”,需以事先监管填平“医疗陷阱”》《无病女生“被手术”,既是过度医疗也是强制医疗》等。

网民评论:一是对此事表示震惊、谴责涉事医院。“刷新人的三观”“这种丧心病狂的医院就应该让他消失”二是 认为对涉事医院和医生的处理力度不够。“这个处理除了主治医生,对其他人不痛不痒,这种院长、科室主任都是投资公司关系户,投资公司直接把它们安排另一家就成了,和没处理一样”“性质这么恶劣仅仅就是停业整顿?你还不如让医院罚酒三杯算了”三是怀疑涉事医院为莆田系医院。“莆田系医院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违法违规经营,就是出了事大不了赔点钱就完了,如果案件太多就注销医院,换个名字继续经营,出了事就把人拉到其他公立医院治疗,最后责任推给公立医院”“莆田系医院为何屡禁不止?为什么监管不力?”四是质疑民营医院体系和医疗私有化问题。“大部分民营医院真的垃圾,小病给你说成大病,花小钱可以治的病让你花大钱”“医疗私有化无异于饮鸩止渴!”

(三)福建莆田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

事情概述:10 月 10 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上林村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现场 2 人死亡、3 人受伤。事

发当日,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发布协查通报称,平海镇上林村村民欧某中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公布嫌疑人的各项特 征,呼吁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公安机关对提供线索抓获犯罪  嫌疑人者将给予奖励。与欧某同村的知情人士称,其作案动机或因房屋建盖纠纷。18  日,在公安、武警围捕下,犯罪嫌疑人欧某中于平海镇上林村附近一山洞拒捕并畏罪自杀,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据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0 月 10 日至 18 日 13时,相关信息共 109489 条。

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占比

83.06 %。其次是网媒,占比有   6.53 。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占比较小。

从舆情走势来看,10 月 10 日,当地警方通报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引发舆论关注。随着舆论关注改建房屋历史矛盾,

相关话题持续发酵。10 月 18 日,受欧某被捕畏罪自杀消息影响,相关话题热度迅猛上升,达到事件传播峰值。目前, 该话题热度有所下滑。

媒体聚焦:人民网、光明网、界面新闻等媒体主要报道刑事案件概况,以及官方发布的悬赏通报等。如《莆田秀屿区发生一起伤人致死案致 2 死 3 伤,纪委监委启动调查程序》

《福建莆田命案致 2 死 3 伤官方调查基层干部不作为问题》

《莆田公安:嫌疑人欧某中拒捕并畏罪自杀,抢救无效死亡》

《“发现尸体奖 5 万,发现线索奖 2 万”,悬赏通告引争议, 莆田官方回应》等。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看点等聚焦欧某的杀人动机及网络舆论焦点,如《“老实人”提刀砍死邻居,高额悬赏背后,竟全网心疼杀人犯?》《“2 死 3 伤” 莆田男子砍死邻居动机曝光疑似为盖房纠纷,为何部分网友同情嫌疑人?》《福建莆田发生 2 死 3 伤重大刑案,嫌疑人家属:盖房却多年遭邻居阻止,投诉多年无果》等。此外, 也有部分媒体针对后续判刑、事件动因等发表评论。如,央视网发文《欧金中事件,公众为何“哀其不幸,悲其不法”?》

指出,“无论真相如何,一个基本共识是,暴力不该被鼓励, 更不该被赞美”。

网民评论:一是同情嫌疑人遭遇,认为其犯罪是被逼无奈。如“求助无门的绝望想想就可怕。他遵照规则合理建房, 偏偏有些人枉顾法规阻拦。守法的公民被逼到用非法的手段反抗恶霸,以恶攻恶,多悲哀”二是质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有问题。“请严查在欧金中合理建房过程中相关官员懒政行为”三是呼吁对犯罪嫌疑人轻判。“现在找不到人就怕他自  杀,真的不要自杀,如果判刑也应该是缓刑就好的”“倒是  想看看哪个不知天高地厚去争取领赏”。四是质疑有关部门调查结果。“等一个免职加开除党籍。然后过两年换个岗位接着做”“自己查自己?”五是猜测有关部门撤热搜。“有心吗?撤热搜?封号?”六是质疑镇政府所发悬赏公告的合理性。“线索两万,尸体五万,就算是穷凶极恶的罪犯都没有过这种离谱的悬赏方式吧”“好一个有线索两万,尸体五  万!悬赏公告还能这么发?确定是政府发的?”七是对莆田产生抵触情绪。“欧某用生命唤起了莆田政府的工作效率, 过去五年投诉无门,老实人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这八天, 武警公安、直升机全部出动,活的 2 万、死的 5 万,莆田牛逼,有生之年我是不会去莆田”

三、热点事件点评

事件概述:10 月 18 日,据媒体报道,山东菏泽单县莱河镇被曝有大量村民的城乡居民医保账户,莫名出现多次 “脑中风”的结算记录。其中,涉及 5 岁儿童、已经去世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等。当日,国家医保局派工作组赴单县督办骗保事件。单县县委宣传部通报称,菏泽市委、市政府已责成单县县委、县政府就此事件在全县开展起底式彻查,并暂停相关村卫生室医保报销资格。

19  日,国家医保局、山东省医保局督导组进驻单县。同日,单县公安局根据调查事实,依法将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村医朱某菊刑事拘留。纪委监委审查调查组已进驻卫健、医保等单位开展调查工作,对发现的失职渎职等问题将严肃查处。同时,在全县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治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10 月 20 日,单县政府官网发布通报,详细介绍村医朱某菊“骗保”情况。

据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0 月 17 日至 21 日 13

时 30 分,相关信息共 16080 条。

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网媒是主要传播平台,占比

33.42 。其次是微博,占比为  24.84。客户端、微信等平台亦有少量占比。

从舆情走势来看,10 月 18 日,媒体曝光“脑中风村”一事,引发舆论关注,促使舆情热度逐步升温。10 月 20 日, 全村“脑中风”的事件调查结果公布,推动相关话题热度上升,达到事件峰值。随后,话题热度逐步下滑冷却。

媒体聚焦: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法制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事件的相关情况及调查进展。如《山东单县城乡医保结算  造出“脑中风”村:有村民去世数月还有医保消费》《山东单县通报“脑中风村”事件:村医涉嫌诈骗被刑拘》《“全村脑中风”医保? 当地通报,国家工作组介入》等。此外, 还有部分媒体发布评论文章,表示应严惩骗取人民医保的行为,加强医保监管。如@人民日报评论刊文《群众救命钱不是骗保“提款机”》指出,尽管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难度较大, 但这不是监管缺位、工作失职的理由。针对被套出药品和资金流向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必须一查到底,严肃追责涉事人员,更好堵住医保基金使用的漏洞,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待。  央视网报道称,“全村脑中风”事件教训深刻!监管部门也  应举一反三、补齐漏洞。伸向医保基金的黑手,我们一定要将其切断,绝不能让“蛀虫”以内外勾结的形式侵蚀医保基  金,让老百姓的救命钱受损,让医保基金的公信力受损。澎湃新闻亦提到,近年来,欺诈骗保事件时有发生,折射出医保基金监管形势严峻,警示我们要加大监管力度、探索监管有效方式。纪检监察机关既要持续整治医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欺诈骗保案件,还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制发监察建议等方式,推动相关单位补齐制度短板、堵塞监管漏洞。

网民评论:一是猜测全村“脑中风”或非个人作案。“盲猜是窝案,一个人,一个单位根本完成不了医保的套现。” 二是认为此类事件较为普遍。“这种情况太多了,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医院就是靠骗医保活着呢!”“骗保,全国各地多了去了,上到医院下到药店”“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乱的啊, 新闻曝光了大家知道下,社会不知道的多了去了。”三是认为各地需吸取该事件教训,严查此类事件。“套取医保方法很多,全国应该彻查一番!”四是认为基层问题多。“农村基本上问题一查一个准,多少人当了村干部立马家里几层楼盖起来。而且,农村很多交费,完全没有凭证的,交了钱都不知道用在哪里”五是为防止医保被“盗”提建议。“真的建议刷医保卡必须同时刷脸认证。”

舆情点评:

一是相关部门回应及时、处理得当。事件曝光当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及单县相关部门即发布公告,回应舆论质疑, 并表示将开展调查。次日,单县公安局根据调查事实,依法将涉嫌诈骗的犯罪嫌疑人村医朱某菊刑事拘留。事件曝光后第三天,当地政府全面通报事件调查结果。值得注意的是, 单县相关政府部门及时纠正了受害村民的错误信息,优先保障村民利益。由此可知,相关部门回应较为迅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负面声音的出现,利于相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修复;事件处理总体得当,尤其是重视村民利益保障这一举措,  亦获好评。

二是多部门联动合作、积极释放严惩不法行为的信号, 增强相关部门公信力。梳理发现,该事件的调查过程中涉及多级部门,如国家医保局、省医保局督导组,以及由单县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由县纪委监委、公安局、卫健局、医保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表示将针对反映的问题逐一调查核实,对违纪违规等问题严肃处理, 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官方一系列举措利于提升群众对调查结果的信服度,助力挤压网上不实信息及猜测扩散,起到正向引导舆论的作用。

四、下月研判建议

(一)冬季疫情面临反弹风险,高度警惕严阵以待

10 月 17 日以来,以跨省旅行团为主要传播链的新一轮疫情在全国 10 多个省市区扩散。该轮疫情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波及范围广、传染性强两大特征,给全国各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日前表示,根据专家综合研判,今冬明春可能存在流感流行的风险,如果再出现新冠疫情,可能出现叠加的风险。随着冬季日益临近,极端冷空气或频现,全国疫情防控的压力可能增大,不排除有境外疫情输入造成境内舆情反弹的风险。应当看到,10  月份疫情, 暴露出个别地区在跨区疫情信息通报、返程人员信息上报与大数据查验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亦需引起重视。

有鉴于此,建议采取如下举措:第一,完善疫情信息上 报与通报机制,注重区域平衡性与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疫情应急防控能力,提高总体疫情防控效果。第二, 强化社会面防控,完善全链条防控体系,严防公共交通、重要场站、医院诊所药房、各类学校、养老院、食堂餐馆、商超写字楼、车间、棋牌室、景点及娱乐场所等防疫不力诱发疫情,从严督促公众戴口罩、测温验码,稳步推进加强针接种工作,提升社会整体防疫成效,以防冬季疫情反弹。第三,  借鉴北京等地依法惩治并曝光违反防疫政策的典型案例,强化科学防疫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自觉防疫意识,增强疫情防控的实际效果。第四,未发生严重疫情的地区,也需做好应急防控演练,强化平战结合,以免突发疫情时应对不力或简单粗暴,刺激质疑批评声音聚集。

(二)社会戾气有所抬头,多措并举防风险除隐患

近期,社会戾气有所抬头,尤其是福建莆田恶性杀人案、  武汉一男子行凶杀害 7 人、江西情感纠纷持刀伤人案等多起恶性案事件接连出现,备受舆论关注。类似案事件在给公众带来不安全感的同时,也容易刺激复仇情绪传染,加剧社会风险防范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社会稳定。

当前,社会变革及相应的利益调整逐步走向“深水区”, 其中潜藏的社会矛盾纠纷存在被激化放大的风险。近年来, 拆迁补偿、邻里纠纷、工作冲突、情感纠纷等领域出现的恶性案件较多,社会关注度颇高。分析认为,以上小纠纷小矛盾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矛盾,也有不当言行诱发的突发极端对抗行为,均易在特定条件或环境中被引爆。

建议加强对社会情绪风向的跟踪与研究,及时发现新情况、防范新风险。具体而言,一是加强线下问题矛盾排查, 视情制定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路线图,稳步消除社会各类潜在风险隐患。二是依法落实新时期“枫桥经验”,积极改进基层工作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以防个别干部或基层单位消极言行、不作为等埋下社会治安隐患。三是适时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行动,明确各部门具体责任,强化信息内部共享,稳步化解历史纠纷,坚决遏制新增矛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四是重视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建设,对冲社会戾气,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管控血腥图文视频资料传播,谨防媒体片面报道、自媒体带节奏,恶化舆论环境。

(三)极端天气或多发,气象服务与供暖更加重要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且强度增大。据报道,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发布最新消息称,今年 7 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 10 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在秋冬季, 北方地区容易频繁出现大风、干旱、极端冰雪、雾霾等。当前,气象服务重要性日益突出,一旦出现预警与防范工作不到位不及时等情形,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人员财物损失,  甚至影响大局稳定。此外,极端天气下,冬季居民取暖问题或出现突发问题,具有一定的舆情风险。

建议高度重视极端天气气象服务工作,积极构建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体系,增强城市与农村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做好气象会商研判与预警通报,增强应急预警信息的传播效果,提升安全提示的直达性  和渗透性。完善供暖工作应急保障体系与运作机制,增强第  一时间应急保障意识,及时处置涉供暖突发事件,统筹协调解决城乡取暖需求与难题,助力增强城市韧性。

(四)“双十一”话题再度回归,消费维权易反弹

近年来,网络购物已成为大众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商家活跃度、公众参与度、媒体关注度颇高。在“双十一”等  购物狂欢节的刺激下,网络购物消费话题呈现周期性回温、“井喷式”爆发、维权事件高发等传播特点。今年“双十一” 购物狂欢节提前打响,并分两个阶段展开,将促使相关话题再度进入舆论视野。观察发现,促销优惠套路深、预售规则“坑”、“大数据杀熟”、先涨价再降价、网红带货主播虚假宣传、快递服务差等是消费者经常吐槽的问题,今年或不例外,引发新一轮消费维权热潮。对商家而言,平台“二选一”、消费者“薅羊毛”及虚假退货等问题,亦可能再现。

据此,建议有关部门稳步落实反垄断政策,依法约束互  联网平台行为,以防“大数据杀熟”等乱象反弹。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网络消费执法监督,及时排查电商直播带货乱 象,适时曝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维护网络消费  环境的公平有序。各大购物平台需重视平台监管责任,督促  商家增强合规意识与责任意识,谨防个别消费者钻空子损害商家正当利益。相关协会可积极发布温馨提示,引导消费者规避网络购物常见与新增风险,积极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坚强后盾。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