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舆情
西安舆情监测系统 西安舆情监测公司
一、舆情概述
12月2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决定对中金公司及有关保荐代表人采取监管措施的公告,公告显示,证监会指出,中金公司王晟、孙雷、赵沛霖、幸科、谢晶欣5人在保荐联想集团申请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科创属性认定履行充分核查程序,主要依赖发行人提供的说明性文件得出结论性意见,相关程序及获取证据不足以支持披露内容,未能完整、准确评价发行人科创属性。证监会表示,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将对上述人员采取监管谈话的监督管理措施。此消息一出,10月份经历“科创板一日游”的联想集团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加之11月社会评论家司马南公开对联想集团及其高管团队发出多项质疑,12月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发文批评大企业“为富不仁”被指实为批评联想,第四季度的联想集团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公共人物公开质疑联想侵吞国有资产
11 月 7 日开始,社会评论家、微博大 V 司马南发布视频对联想集团接连发出质疑,包括高管分红占比过高、高管团队中有多位外籍人员、资不抵债、研发比例过低等,其中引发争议最大的是在市场化股份制改革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司马南在《中科院贱卖 13 亿国有资产白送泰山会?》一文中提到,联想最开始是中科院 100%持股的国有企业,但是在 2009 年 9 月的股份制改革中,按照 2008 年底净资产计算 12.9 亿元的国有资产被贱卖,导致如今中科院占股不及现任联想集团 CEO 杨元庆一个人的股份多(也有评论者认为其计算方法有误)。在司马南深挖联想集团的改制历史之后,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客座教授张捷也提出观点,他认为在资本的操控之下,联想集团从国企变为私企,再一步步成为实际上的柳传志的家族企业。此外,舆论还提及联想集团的技术路线之争,柳传志主张的以赚钱为目的的“贸工技”路线在集团内部获得支持,而为联想集团做出突出贡献的倪光南院士主张的自主创新的“技工贸”路线却遭冷遇,以致于倪光南院士最终被“驱逐”。对此,原中关村副主任夏颖奇、前国信办常务副主任陆首群都在近日公开表态支持倪光南院士。
(二)研发投入占比低 科创属性受质疑
2021年9月30日,上交所网站披露,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成“已受理”状态。然而,仅仅在一个工作日之后的10月8日,联想集团和保荐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发布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联想集团刷新了被终止科创板IPO的最短时间。这一事件引发舆论对联想科创属性的质疑,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研发投入占比低。对此,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回应称,过去三年以来,联想研发投入年均持续超过100亿元,外界关于“联想不达标科创板IPO标准”的传闻“完全不存在”,撤回申请是出于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然而根据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9年,联想集团研发费用分别为96.36亿元、93.95亿元、80.09亿元、85.27亿元和94.64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32%、3.16%、2.81%、2.48%和2.63%。而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250家,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为12%。也就是说,公开数据说明近年来联想集团的研发投入占比不仅不及平均投入占比的1/3,而且整体呈逐年下滑趋势。作为对比,华为2020年的研发投入营收占比15.9%,为全球第二,也是2020年全球研发投入前10的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此前证监会发布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修订的《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已经调整了科创板的属性评价体系,其中“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成一项明确的指标,从这一角度看,联想集团的科创属性确实难以令人信服。除此之外,联想集团还存在负债率超90%、募资额过高、高管薪酬过高(联想集团高管成员平均薪酬高达3335.7万元,远高于同类科技公司的头部水平)等问题。
(三)负面新闻缠身 企业信誉连连受挫
事实上联想饱受争议并非自今年开始,此前联想便被部分网民戏称为卖国”企业,原因一是同配置产品国内售价高于国外售价引发国内消费者不满;二是网传在 2016 年的葡萄牙里斯本会议关于 5G 标准投票中,联想将票投给了高通而非华为;三是 2019 年 5 月网络上流传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联想被认为“为虎作伥”(后续被官方辟谣);
四是杨元庆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的发言被认为是否认联想为中国企业(联想回应外媒报道是断章取义,实际意思是表达联想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在美方多次对我国企业实施制裁、中美贸易战持续的背景下,上述联想相关的信息无论是真是假,都对企业形象产生一定的冲击。此外,联想近年来也面临产品差评率高、口碑差的质疑,媒体还曾报道联想集团旗下的先声药业被指掐断脑梗病人救命药供给。
二、各方观察
(一)媒体观点
各大媒体高度关注联想事件的发展动态,发布多篇报道性文章和评论文章,部分媒体观点如下:
证券时报《联想回应“闪退”科创板 将继续密切关注情况》: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19财年至2021财年,联想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约38亿元、46亿元和77亿元。据介绍,业绩提升系疫情带来终端销量增长所致,同时是因为公司发力新IT业务方向,以3S战略推动联想集团的智能化转型有关。对于回归科创板的原因,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一方面,回归科创板将帮助公司增强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的紧密连接,实现两个市场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国内资本市场的力量,增进公司资本结构的多元优化,壮大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资金实力,也将助力公司为中国科技行业的创新突破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但有分析认为,联想集团从科创板“闪退”,或与联想集团主营业务科技含量不足、研发投入占比低、资产负债率偏高等问题有关。中国经济周刊《资本至少“为富当仁”——用“大到不能倒”绑架社会的欲望必须打住》:大到不能倒,这是华尔街的资本恶习,现在被个别中国企业所追求。在华尔街,“大到不能倒”的巨无霸企业几乎都有一个特质:穷庙富方丈。最近,一家“电脑生产商”在网络上引发较大争议,争议点同样在穷庙富方丈和高负债率。试问,如果一家企业不是认真扎实,力求把主业做到国家满意、百姓买账,而是把企业搞成“主业名义之下的融资平台”,哪能赚大钱、赚快钱就扑向哪里,而且占用稀缺的金融资源,这样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真正贡献能有多少?证券时报《证监会齐发9张罚单,中金、国金等在列,16名保代被点名,发生了什么?》: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保荐机构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一方面,保荐机构应当加大对一线业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督促业务人员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在执业过程中把握最新监管精神,苦练内功,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保荐机构应当严格落实投行业务内控指引的相关要求,形成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组织体系,加强质控、内核对项目立项、申报等全流程管控机制,提升其对投行业务前台的制衡作用,充分发挥“三道防线”各自的作用。
(二)人物观点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联想集团的贸工技模式屡屡被国人诟病,IPO既是试金石,又是照妖镜,十年贸工无人问,一举IPO天下知,投资人不仅穷追联想集团股权关系,还对管理层薪资深挖,让联想集团管理层的“种种劣迹现形”,市场本身更是认定了联想的“贸工技”的“伪科创”,投资参与热情越低,监管也无法通过,终止状态说明监管层已经不给联想任何机会。表面上看,是联想集团自己撤回,但实际按行规还是监管给的意见,如果监管给了机会的话,应该是中止,而非终止。
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从联想集团的收入构成来看,联想还是一个典型的“贸工技”模式,它研发投入太少,主要是以贸易为主做系统集成,然后它也有一些研发,但它的研发没有触及到所在PC行业的核心技术,比如说“缺芯少魂”,也就是芯片和核心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工业软件比如CAD、EDA等等;它走的路与华为截然不同,华为是通过大量研发投入积累了核心技术,比如说5G专利,因此被美国打压。联想整体研发费用太低,负债率太高,且高管薪酬太高,从宏观上也与国家共同富裕、反垄断的国家政策导向的大背景不符合,联想与蚂蚁金服暂停上市异曲同工。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中金被处罚了,联想还会远吗?
“联想事件”,之所以引起了如此的关注,是因为他涉及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和美好未来。联想是否侵吞国有资产?在进入下一个百年的关键节口,在打赢史无前例的扶贫攻坚战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成为凝聚14亿多中国人民,以及两岸三地同胞的精神力量的非常时刻,可“联想闪退”,给人民共同富裕的梦想打击太大了,如果得逞,在客观上就击碎了这个梦想。
三、综合研判
(一)敏感话题悬而未决 刺激舆论发声
联想事件之所以能够持续性地引发舆论波动,司马南的质询之所以能够引发公共意见割裂,其原因是联想事件涉及的多项敏感话题始终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司马南及其支持者、联想集团辩护者、公共媒体及公众各有见解却并无定论,而联想官方的相对沉默更加深了公众的质疑和不信任感。其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有两点:
一是联想改制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12月10日,联想控股在内网发布声明表示,经向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确认,2009年联想控股29%股权转让合法依规。然而这篇声明既不是在公共平台发布,也没有得到中科院的官方回应,反而引发一众大V下场批驳司马南“抹黑”联想,对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再次展开论战,话题延伸至国有企业改制的历史问题,有网民质疑改制过程中存在以权谋私。
二是涉及共同富裕问题。联想事件中,公开资料显示的企业高债务和高管团队的高薪酬形成鲜明对比,被质疑“富了和尚穷了庙”,损害股东利益。在网络平台,高管团队的年薪又与大众的收入形成对比,引发一轮“如何使先富带动后富”的讨论。
(二)证监会约谈中介机构 联想集团承受三重压力此次证监会的追责虽然未直接针对联想集团,但是却使联想承受三方面的舆论压力:
一是科创板上市申请程序不合规争议。根据证监会网站的公告可以解读出,中金公司的5位保荐代表人没有仔细核查联想集团提供的科创属性说明性文件,这种失职行为是纯粹的玩忽职守还是刻意为之尚无定论,但是舆论可能猜测其中牵扯权钱交易等问题。
二是“伪科创”争议。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实质上说明了联想撤回上市申请的原因是其与科创板属性不符,戳穿了联想集团“因财务信息可能失效而撤回”的谎言,联想“伪科创”的话题再次被广泛讨论。
三是上市动机争议。有评论认为,在“倪柳之争”之后,联想企业从科技型企业转变为资本企业,联想自身研发投入的数据和相对不亮眼的研发成果也从侧面说明了联想自知在自主创新技术上的劣势,再联系联想的负债率和募资额过高的问题,舆论可能质疑其申请科创板上市是为了“圈钱”解债务的“燃眉之急”。
(三)联想后续动态可能直接影响员工和上下游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的评论文章《撤回上市申请理由“忽悠外行”,联想或已谋其他出路》中指出,联想集团非常希望回内地上市,未来可能选择更新后重上科创板或者拆分部分业务轻装上阵。无论作为行业巨头的联想选择何种道路,都将对其庞大的员工群体生活和产品供应链产生影响。此外,在接连受到负面新闻的冲击之后,联想除了业务拆分之外还有可能选择缩减规模、裁撤员工,这不仅会直接造成部分人员的失业,还有可能迫使其相关的企业调整业务规模和方向。
四、舆情总结
1984年,联想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11名科技人员创办,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业务遍及180个市场的全球化的科技集团,它曾创下多项辉煌的成就,成为令国人骄傲的民族企业,而如今备受争议也不止是由个别人或个别事件导致的结果。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同时,国际竞争和技术更新迭代也对联想等大企业和企业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联想集团需度过自身转型的阵痛,才能重获公众信任并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