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多地“复耕”出现乱象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网传多地“复耕”出现乱象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03/30/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监测时间:2 月 20 日 0 时-3 月 29 日 15 时

关键词:复耕

一、舆情概述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任务,指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农村农业部部长唐仁健也表示,违规林地、园地、草地要回归耕地,同时也强调需要制定合理的时间表,不能搞“一刀切”“翻烧饼”,简单粗暴的开展复耕工作。

《意见》的出台引发各省市高度关注,并对《意见》内容进行积极响应,全面落实。据《南方日报》、玉林新闻网、惠州电视台、南充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广东、广西、湖南、甘肃、湖北等多地复耕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部分地区复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近日在微信、抖音等平台频繁出现有关吐槽复耕工作“一刀切”的言论,复耕工作出现的舆情风险值得各地警惕。

二、舆情传播趋势

图1-舆情传播趋势图

有关复耕工作一直是各地关注重点,此前相关信息一直存在。截至监测期结束,有关复耕相关信息共有105768条。舆情信息以中性和正面为主,但仍存在5.62%的负面信息。本文选取2月20日至3月29日时间段,重点分析2022年件发布之后相关信息传播情况。综合来看,可分为两个节点。

【节点一:2月20日-3月25】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各地积极响应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引发各地关注,对于粮食安全工作引发了高度重视,各地复耕的相关报道出现在网络平台,并保持一定热度。在此阶段发布的报道有南方客户端《阳山七拱岩口村启动复耕复种,让100多亩撂荒地“活起来”》、新华网《四川仁寿:昔日撂荒地复耕焕生机》、红网《赫山泉交河镇:响应复耕政策助力春耕生产》、数字山东《姜山镇吹响农业复耕复产“冲锋号”》等。综合来看,本阶段的信息以媒体报道各省复耕动态为主。

【节点二:3月25日-3月29日】舆论反映复耕乱象,不满之声明显自3月25日开始,抖音、微信公众号平台不断出现反映复耕破坏现有林地、道路、生活设施等情况。如3月25日,抖音用户“智学摄影”反映人行道上种地瓜。3月27日,抖音用户“潘哥看地球”发布视频反映,复耕存在“水泥地上种红薯,篮球场上种庄稼,东边山头填西边坑洼”等情况。同时,也有网民反映存在平塘复耕的情况,养殖户生存现状堪忧。综合来看,此阶段舆情信息主要是短视频平台对复耕工作表示的不满等等。

三、网传涉及“复耕”的典型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些年来不可否认,有好些地方耕地搞了林地、园地、草地,还有一些种了其他经济作物,按要求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要逐步回归到种粮食,各地在把控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搞一刀切,简单粗暴把之前农民种的其他东西砍了,要合理合情、实事求是,制定一个逐步回归的时间表,把握好进程。但是近期仍能从网络平台发现,多地在实施复耕政策时,坚持的仍是“一刀切”。通过对网络上反映的复耕乱象进行梳理,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毁林还田问题。在监测期内,网络平台存在多条反映毁树还田的短视频,反映种植的橘子树、柚子树以及植被等均被破坏的情况。如漳州网民“@茶点”在抖音平台反映,自家种植的柚子树由于“退林还耕”政策被全部连根拔起。再如网民“@丽”在抖音平台发布橘子树被挖的视频称,终于解脱了,准备下广东打工了。从过去提倡退耕还林,到现在部分地域要求退林还耕,政策下的落实使部分群众损失严重。

(二)开山造田问题。《土地管理法》第四十条明确规定,开垦未利用的土地,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评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经依法批准后进行。但是从目前网络上的情况来看,部分地方已经在开山造田,个别地方更是出现了云顶梯田。由此,不由得舆论质疑所造梯田的实用性,是否适合种植庄稼,种植成本又如何保证。

(三)平塘复耕问题。在此次反映的情况里,平塘复耕也是主要问题之一。抖音用户“@金佰牧渔具店”表示,江苏很多小鹏虾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无锡宜兴17.3万亩的塘目前已经近7万亩复耕;建湖庆丰镇1.5万亩塘全部复耕。不由得发出“养殖户太难了”的感慨。

(四)虚假整改问题。虚假整改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考虑土地适用性而机械执行上级复耕政策上。如有网民在抖音平台发表视频反映,水泥地上种红薯、篮球场上种庄稼、路面铺种番薯等。此类现象的出现疑似为了躲避卫星“天眼”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属于典型的弄虚作假。

四、“复耕”话题引发的舆论反应

复耕话题在舆论场一直存在讨论热度,在近期讨论热度有所上升,相关内容主要分布在今日头条、抖音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梳理,网民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复耕政策实施,表示能确保粮食供应。如“必须的,国际形式紧迫,大豆全靠进口,首先是大豆,然后还有其他短板”“主要是农村的耕地更多的种上了经济作物,导致主粮自给率不够。现在的形势,已经不能用是否经济权衡了,必须保障主粮自给”。

二是担忧还耕后实施情况,猜测或许会无人耕种。如“退了也没人种,农村大量农田闲置,任由野草树木生长,村里基本就剩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但是粮食不值钱,无人愿意去种,这是事实”。

三是不满部分地区为落实政策不择手段。如“你在山上造田首要解决水的问题,不能靠山脚往山上抽,这有多少赔多少”“水泥地上种庄稼,高科技”“不好种的地方就别瞎种了,坡地什么的就还是应种果树。农用的平地多利用”。

四是为复耕工作建言献策。如“建议平原地区种粮,一些靠近城区的山进行适当的开发,在山区里面地高低不平没有路,已经不适合大面积种粮了”“应该因地制宜,那些地方适合种水稻小麦主粮,进行规划整合,大规模种植,效率也高”。

五是担忧后续养殖产品供应价格问题。如“粮食没种上,其它东西会飞快涨价”“以后小龙虾,鱼,菜要涨到天上去了”“水果,鱼虾蟹要涨价了”。此外,还存在部分舆论担忧农民生存现状以及表示种庄稼收入低等情况,“种多,赔钱,都不愿意种”“疫情还没过去!又来了这一项,农民什么活啊”。

五、风险提示

(一)复耕乱象严重,或加剧政群对立情绪从网络平台反映的情况来看,复耕工作目前存在毁林、平塘等乱象,且目前已经引发舆论强烈不满,或调侃,或吐槽,或抱怨,或质疑,舆情风险凸显。一方面,毁林平塘现象普遍,但目前尚没有信息对养殖户、种植户补偿、后续安置等问题进行说明,如若以上级政策实施对养殖户、种植户实施粗暴行为,或会引发部分群众对政策的敌视,同时,后续人员就业问题也会成为政府面临难题。另一方面,如若因为毁林还田、平塘复耕等措施导蔬菜、水果以及海鲜产品价格上涨,或会再次引发对复耕政策的不满,从而质疑政策的可行性。多重因素或会加剧政群对立情绪,破坏和谐的政群关系。

(二)虚假整改效用引担忧,警惕暴露基层治理问题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山顶梯田”“水泥地上种红薯”“篮球场上种庄稼”等只是目前为完成复耕任务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后续收成显然是无法保证。此类现象不仅会消耗政府的公信力,更加会暴露基层政府为完成任务不顾实际、不计后果的工作作风,易引发舆论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质疑。

(三)警惕境内外联合,搞扩大化炒作

该事件目前受到个别海外媒体关注,该媒体通过搜集各类国内关于对复耕工作的负面信息,过度解读事件性质。同时,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出现类似内容传播,研判认为,该话题形成境内外联合炒作的风险较大,有关部门需要高度警惕。

六、总结

综合来看,此次复耕工作的开展呈现两个舆论场“割裂”的现象。一方面,官方舆论环境健康积极,呈现一片大好趋势。另一方面,民间舆论环境消极,不满之声充斥。对此,各地相关部门要重视目前网络上关于“复耕”话题传播的特点,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策略。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