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网络热门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汇总

2022年4月网络热门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汇总
04/27/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4月全国网络舆情报告

一、传播数据分析

(一)热点事件

(二)类型分布

(三)区域分布

(四)热词解读

二、热点案例梳理

(一)中科院因“天价续订费”停用知网

(二)北医三院被曝收取“天价”殡葬费

三、下月研判建议

4月全国网络舆情报告

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等话题广获舆论聚焦。从类型分布上看,疫情防控类事件最多。在区域分布上,与全国相关的热点事件有7个,而在省市区中,北京热点事件较多。在热词分布上,“神舟十三号”“女子卖熟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等成为月度高热词汇。

随着5月临近,建议注意以下舆情风险及应对举措:一是五一小长假临近,各地热门景区、商业区等点位道路交通易拥堵,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二是新冠疫情蔓延呈多点爆发态势,防控形势严峻需谨慎对待;三是网络环境复杂,带节奏话题较多,需进行引导及重点关注。

一、传播数据分析

(一)热点事件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梳理出4月典型事件,在数据搜索基础上得出舆情热度值。在此基础上,按照热度值大小依次排序,筛选出TOP20舆情事件。

本月热点舆情事件TOP20

序号事件名称热度
1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1742922
2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461104
3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334121
4上海部分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262266
5民航局发布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情况通报239608
6上海配送小哥骑行27公里为老人送饭菜,老人女儿被网暴跳楼237607
7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232390
8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传播速度更快228330
9北京疫情引发囤货潮225385
10《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210096
11北医三院被曝收取“天价”殡葬费,涉案公司将被立案调查163904
12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发生爆炸民众逃离147887
13上海某小区一柯基被拖路边处理104533
14我国拟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82142
15多国报告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病例77087
16河南郑州一游泳馆发生局部坍塌57658
17大秦铁路天津段发生火车碰撞事故54344
18安徽灵璧县鱼沟中学校园暴力事件54171
19安徽合肥通报两家实验室出假阳性报告44764
20陕西榆林发布关于佳县“小雨”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23209

(注:舆情热度源自新闻、平媒、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等渠道数据)

4月舆情热度超过100万的事件有1个,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的话题热度逾174万,成为月度最热话题。话题热度在10万至100万之间的事件有12个,主要涉及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上海部分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民航局发布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情况通报;上海配送小哥骑行27公里为老人送饭菜,老人女儿被网暴跳楼;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传播速度更快;北京疫情引发囤货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北医三院被曝收取“天价”殡葬费;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发生爆炸;上海某小区一柯基被拖路边处理等。此外,我国拟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多国报告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病例等话题,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二)类型分布

舆情类型分布

在舆情类型分布方面,疫情防控事件最多,占比为35%,主要涉及上海部分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上海配送小哥骑行27公里为老人送饭菜,老人女儿被网暴跳楼;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传播速度更快;北京疫情引发囤货潮等。灾害事故类事件也较多,占比为20%,包括民航局发布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情况通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发生爆炸、河南郑州一游泳馆发生局部坍塌、大秦铁路天津段发生火车碰撞事故等。航天航空、社会民生、治安法治等均占10%,包括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北医三院被曝收取“天价”殡葬费、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等。此外,教育发展、体育赛事、政策法规类占5%,为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等。

区域分布

舆情区域分布

总体来看,与全国相关的热点事件有7个,主要有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民航局发布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情况通报;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传播速度更快;《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等。在省市区方面,北京热点事件较多,共4个,主要包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北京疫情引发囤货潮等。上海则有3个热点事件,包括上海部分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上海配送小哥骑行27公里为老人送饭菜,老人女儿被网暴跳楼;上海某小区一柯基被拖路边处理等。安徽相关热点事件有2个,主要为安徽灵璧县鱼沟中学校园暴力事件、安徽合肥通报两家实验室出假阳性报告等。此外,河南、陕西、天津、重庆等多地均有1个热点事件,如河南郑州一游泳馆发生局部坍塌、陕西榆林发布关于佳县“小雨”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大秦铁路天津段发生火车碰撞事故的通报、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等。

热词解读

热词分布

词云图可知,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等事件,成为4月舆论话题焦点,促使“神舟十三号”“女子卖熟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等成为月度高热词汇。上海部分保供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民航局发布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情况通报;上海配送小哥骑行27公里为老人送饭菜,老人女儿被网暴跳楼;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新冠病毒又现新变种XE;北京疫情引发囤货潮等事件引发热议,助推“上海保供物资”“东航”“网暴跳楼”“知网”“新变种XE”“囤货”等词汇具有较高热度。

二、热点案例梳理

(一)中科院因“天价续订费”停用知网

事件概述:4月8日以来,一则落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邮件在网上流传。邮件称,因知网提出近千万续订费用和“苛刻”的续订条件,导致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已暂停中国科学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事情发生之后,各大媒体纷纷下场评论,舆论持续发酵。

18日,有媒体报道称,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负责落实此事的老师向其证实,网传的近“千万级别”续订费用和停用知网访问一事属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随后,知网方面回应,上述消息“不属实”。

数据平台监测显示,4月8日至4月23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226027条。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微博是主要传播渠道,占比33.67%;其次是新闻,占比31.79%;论坛、APP、短视频等渠道,亦有少量占比。

舆情走势来看,4月8日,中科院停用知网邮件发出后,并未立刻引发舆论关注。16日起,部分媒体和网民关注到此事,相关话题热度持续走高。18日,受媒体报道、知网回应等影响,舆情传播峰值出现。随后,事件热度有所下降。

媒体聚焦:中国证券网、红星新闻、中新经纬、新浪科技等媒体发布事实性报道,关注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的相关情况,以及中科院、知网回应等。如《中科院停用中国知网?中科院图书馆:消息属实》《中科院因费用高昂停用知网?回应来了》《知网回应被中科院停用:不属实》《知网:2022年度协议签署前,继续向中科院所属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务》等。此外,一些媒体则关注知网的盈利模式,如北京日报客户端发文《论文低价收录,数据库连年涨价,揭秘知网“躺赚”的生意经》指出,知网经营模式下,存在着作者没收益、论文稿费低等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还有部分媒体发表评论性文章,指责知网高收费现象,并提出建议。其中,@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知识无价,收费有据,但一种商业模式屡屡冲撞公共利益,频频敲打世道人心,乃至不时打法律擦边球,确有反思必要。如何平衡商业逐利与公共利益关系,该有个说法了!侠客岛发文指出,知网应合理定价,别做霸王生意。降低学术资源使用成本,为用户提供便利,让中国学术研究加速前进,岂非更有意义?半月谈呼吁相关部门对知网进行监管,其指出,作为一个知识的基础设施与公益平台,知网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公益属性。面对知网引发的一波又一波的争议,以及对中国科研学术形成的负面影响,教育、科技主管部门及市场监管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光明网发文《是时候让知网感受来自市场淘汰的力量》指出,作为学术产品主要生产方的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要做的就是联合起来,打破来自知网的资源垄断,共享学术资源。经济日报建议称,应鼓励授权方面的有益探索,避免有人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阻碍创新。

网民评论:一是热议知网是否存在垄断。“知网:知识垄断网”“实际上中文综合性学术检索数据库还有万方、维普等,并不存在知网一家垄断的情况”“事实上就是垄断,其他家的比不了,就查重这块就锁死了”二是知网收费高表示不满“确实,会员费太高啦”“查重下载一次上百,让主体用户学生怎么承受啊”“会员费太高啦”“吸的都是学者的血”三是指出知网存在的其他问题。“为什么知网可以拿别人的论文跟客户收钱?知网给过论文作者稿费版权费吗?”“不但不给作者版权费,作者还要倒给钱!院士级的大咖之外”“知网不是没有竞争者,只是大学论文一般都发到知网上,甚至是论文作者不知道的情况下,论文就被发到知网上去了”四是希望相关部门对知网进行调查。“建议国家严查知网”“有没有人打算对知网进行一下反垄断调查?”“有关部门为什么不管一管”五是关注知网归属。“知网到底是谁家的生意?”“知网的背后就是清华大学,不仅是控股关系,也包括地理位置”六是认为知网高昂定价不利于学术环境。“发论文本来就是为了更广泛的分享研究成果,知网高价就是在阻碍这个事”“构建健康的学术环境刻不容缓”七是为改善知网价格问题建言献策。“支持中科院牵头重新搞一个新平台”“给知网培养一个对手,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二)北医三院被曝收取“天价”殡葬费

事件概述:4月8日,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民邓先生将家属遗体送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太平间暂时存放,等待三天之后的火化。然而,不到三天时间却总共花费3.8万元,收费项目中甚至包含给逝者的吃饭钱600元。

10日,民政部新闻办官方账号回应称,经初步核查,承包该医院太平间的北京天堂祥鹤殡仪服务有限公司在殡仪服务收费过程中涉嫌存在价格违法问题。北京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将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涉案公司立案调查,并依法从快从严查处。11日上午,有媒体探访发现,北医三院太平间仍在营业。同日,北医三院发布说明称,院方已成立专门小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按要求坚决整改。1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卫健委三部门发布通报称,北京市已经启动对全市医院太平间外包情况的全面排查,并将研究制定改进医院太平间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18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通报称,北京全市范围内将严格太平间服务管理,禁止在医院太平间区域开展任何营利性殡葬服务,有相关需求的逝者家属可与各殡仪馆对接,医院应做好服务和日常监管。

数据平台监测显示,4月6日至4月23日,相关信息共163586条。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新闻是主要传播渠道,占比42.99%;其次是论坛,占比22.91%,微博、短视频等亦有少量占比。

舆情走势来看,4月8日,受媒体报道影响,相关话题热度持续走高;9日,相关信息持续传播,促使舆情传播次峰值出现;11日,民政部通报该事件调查情况、北医三院太平间仍在营业、北医三院就此事发布声明等信息获舆论关注,致使舆情传播峰值出现。

媒体聚焦:光明网、北京日报客户端、微信公众号“问北京”、中新经纬等媒体发布事实性报道,关注该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通报、举措。如《三天3万8!三甲医院太平间的“天价”殡葬费……》《北京某三甲医院收取“天价殡葬费”?民政部回应》《北医三院太平间收天价殡葬费被调查,目前仍在营业》《北医三院回应“天价殡葬费”:配合调查,坚决整改》《从重处罚!北京三部门通报北医三院“天价殡葬费”事件》《北京:禁止在医院太平间区域开展任何营利性殡葬服务》等。部分媒体发表评论性文章,指出当前殡葬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呼吁相关单位加强监管。其中,《光明日报》指出,当前殡葬行业里实际提供殡葬服务的,大多以市场主体的形式出现,表面上看殡葬服务是市场行为,买卖自愿。但实际上,大多数地方的殡葬业服务行业都是一种亦政亦商的半市场格局,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垄断性质的授权经营。法治日报指出,近些年来,殡葬服务价格虚高、收费不规范等问题仍不绝于耳。究其原因,监管乏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三甲医院的太平间里出现“天价”殡葬费,难免让民众更加质疑和诟病。的确,外包不是放任“天价”殡葬费的理由和借口,医院首先应该负起最起码的监管责任。半月谈发文《“遗体存放3天,太平间收费3.8万元!”殡葬服务业不能成为监管盲区》建议,一方面,要有“安民告示”。建好收费标准和价格的公示体系,无论是基本服务项目,还是“个性化”服务项目,都明明白白告知消费者。相关公示信息要通过网络等载体加大宣传和展示,以便群众监督。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价格执法要落到实处,坚决打击不实行明码标价,有违“公平、自愿”原则的殡葬消费。

网民评论:一是认为此类事件或影响相关部门公信力。“天价拖车费、殡葬费这些最直接关系百姓民生的事件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放任将严重败坏政府的名声”二是指责此行为。“真是我孤陋寡闻了?一身寿衣就要6800,沐浴spa还6000?”“老人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都交殡葬费了”“看病就能几乎花完,结果殡葬花个底朝天,真的够可以”“赚死人钱这么猖狂吗?”三是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监管。“为什么问题一直存在,但是在网络上传播之后才开始解决,建议相关部门之后能加强监管”“希望能够加大监管力度”“我不相信网上曝光之前没有投诉反映,这些相关部门在哪里?现在就都出现了”“希望能对三甲医院挨个查”是认为其他地区亦或存在类似情况。“只是北京市全面排查吗?其他的地方未必没有这种情况”五是认为涉事公司应退款。“那以前那些多交钱的人是不是可以要回以前多交的部分?”“交了钱的能退款吗?什么渠道沟通说清楚吧”“不仅要重罚,而且还得让之前被宰的逝者家属拿着单据来索赔才对”。

三、下月研判建议

(一)五一小长假各地道路交通易拥堵,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受上海、吉林、黑龙江等地疫情影响,2022年五一小长假北京、天津、广州、武汉等多地结合当前疫情情况发布过节政策,并倡导就地过节。由此也会导致出省、返乡客流减少,但同时增加当地交通压力。尤其各地热门旅游景点、重点景区道路交通压力倍增;路况相对陌生导致交通安全风险集中;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假期中长途自驾出行大幅增多,风险突出,近三年“五一”假期较大事故中私家车肇事占比接近六成,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做好先手准备。

具体来看,一是建议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及时发布交通路况信息和交通安全提示,对于易拥堵、易事故路段,提前安排人力进行疏导,同时利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做好交通预警。二是严查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主干道车辆占用应急车道、路口插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不文明等违法违规行为,以保证交通要道、路口等点位道路畅通。三是在热门旅游景区等关键点位安排人力、物力疏导交通,必要时安排临时停车场,确保景区周围道路畅通,减少事故发生风险。

(二)疫情蔓延多点爆发,防控形势严峻需谨慎对待

当前,我国疫情仍在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紧迫。3月以来,我国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感染人数快速增长。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老龄人口数量巨大,再加上儿童等人群脆弱易感,一旦疫情防控放松,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大量人群被感染,出现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人们出现恐慌,造成医疗资源挤兑,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疫情要做到快速围堵,将疫情传播控制在最小范围。其次要做到精准,通过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有效、快速锁定感染者,实行精准管理。

具体来看,五一小长假将至,尽管今年各地已发布就地过节倡议,但在区域内人员流动依旧频繁,恐会进一步带来疫情传播隐患。鉴于此,一是建议各地各部门根据属地实际防控情况,落实要防控细则,尤其牢记先前因防控疏漏造成的疫情传播教训,谨防重蹈覆辙。二是防控部门需严促各酒店民宿、商场超市、旅游景点、休闲娱乐场所等人员易聚集地点的管控,做好人员扫码登记、一米线等防控措施。三是对封控区域做好物资供应保障,切实解决居民买菜难、看病难等问题,在解决物资保障同时,还需注意物资质量问题,避免保障物资出现“三无产品”问题,引发更大舆情。

(三)网络环境复杂,带节奏话题较多,需进行引导及重点关注

目前,受疫情及外部网络环境影响,我国网络环境呈现谣言难辨、带节奏引战话题较多的特征,此前关于“女权主义”“上海母女散布疫情”等信息广散于网络。此类信息的传播,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网民在该网络环境下也不易辨别信息真伪,易被别有用心的帖子带节奏。此外,随着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的临近,意识形态相关话题或会增加,别有用心的公知、水军、境外势力等,可能会通过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社交平台以原发帖或转发评论的形式散布防疫、拆违等不实信息,以此达到牟利、网暴、政治攻击等目的。建议相关部门在做好信息监测的同事,加强管控和引导,以保障网络环境清朗。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