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舆情监测:各地防疫政策问题梳理

星光舆情监测:各地防疫政策问题梳理
05/06/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数据

时间范围:2022 年 3 月 20 日 0 时—2022 年 4 月 26 日 16 时

关键词:防疫政策

一、事件概述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呈多点分散之势。出现疫情的地区为尽快实现动态清零及应对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加的风险,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相继出台了最新防疫出行政策。但部分地区在施行政策过程中,因未实行精细、差异化的防控措施而遭到舆论诟病。

据数据监测显示,截至监测期结束,现网络关于全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信息约共计 7665799 篇。其中新闻网站平台 2776181 篇,微博平台 1969996 条,微信平台 1051396 篇,论坛 921216 篇,手机客户端平台 708067 条,短视频平台 212222 条,其他平台分布数量较少。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平台成为疫情相关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本篇将梳理近期各地政府发布防疫政策中的舆论反馈,进行风险研判, 建议各方关注及时规避。

二、各地防疫政策及舆论反馈
(一)从省外返豫入豫落地即赋黄码。3 月 22 日 0 时起,河南将对省外返豫入豫人员,实行入豫即赋黄码、三天两次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通知中明确,遵循“省级赋码、属地管控、便捷解码”原则,将统一对省外返豫入豫人员河南省健康码赋黄码(赋码前将收到短信提醒)。
舆论反馈情况:此类防疫措施下评论内容两极分化。一方认为此举是“过度”的应对措施,表示这种限制出行的手段不人性化,舆论称“把一刀切展 示的淋漓尽致”;另一方则对该举措表示支持。认为省外入豫虽然是黄码, 但是三天两检阴性后可申请变绿码。表示“只有这样进行精准防控才能降低疫情的影响”。
(二)外地来南京人员实行“3+11”管理。鉴于目前全国疫情形式严峻, 截至目前,江苏仍对对其他市外来(返)南京人员,实行“3+11”健康管理措施,即 3 天居家健康监测+11 天跟踪健康监测,并于第 1、2、3、4、5、6、7、10、14 天各进行 1 次核酸检测。预计本轮江苏疫情结束需要到 5 月中旬左右,但该政策取消时间尚未确定。
舆论反馈情况:此项政策在短时间内可以起到预防疫情扩散的作用。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已有多数本地居民反映此举对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是有大量舆论表示江苏省政府对于省内低风险地区也采用“3+11”健康管 理措施,无疑给本市省内异地通勤、就医、考试等人口流动方面带来影响。舆论留言称“我们每天都在内防,但是却抵挡不住外来的侵入,防的都是自己本省份的人,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
(三)上海发布:“劝外地人返乡”系误读。近日,关于“上海支持外地人员返乡”相关话题持续引发网民声讨。有网友问:外地朋友发消息说, 网上看到上海在劝外地人返乡,还说会资助外地人返乡,有这回事吗?上海发布在微信公号留言区回应:上海并没有让来沪人员离沪返乡。民政部门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期间,针对外地来沪且在沪无固定住所的社会流浪人员,如有困难,将帮助其离沪。这个传闻可能是对这个信息的误读。上海继续强化“非必要不离沪”,离沪人员除须持有 48 小时内核酸检
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 24 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

舆论反馈情况:近段时间,上海疫情外溢造成的局部封控事件多发。河南安阳、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多地受到影响,涉事人员隐瞒行程后确诊后更是引发网民攻击。在多个因素交织影响下,导致舆论对上海负面观感颇深。 因此在上海发布各类防疫举措后,舆论场仍对“外地人返乡”政策表达反感和不满,并对国内疫情形势表示担忧。

(四)多地加强涉疫通告政策合法性审查。4 月 14 日,盐城市司法局
出台的《关于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的意见》明确,涉及卫生防疫、应急处置和助企纾困的文件优先审核,组织专门人员和班子进行研究和办理,主动帮助起草单位查找制定依据;4 月 21 日,镇江市司法局及时跟进疫情防控要点,积极为全市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法律支撑; 4 月 24 日,合肥市召开疫防工作视频会商会指出,合肥市疫防指挥部已增设法律顾问团队,进一步加强《通告》等合法性审查。
舆论反馈情况:上述地区无论是律师团队介入审查,还是司法部门进行审核把关,都表明地方出台防疫政策措施,越来注重合法、规范性,基本能 保持与相关法规和上级政策相一致,因此能获得舆论好评嘉奖,称“得民心的举措,做实做实,点赞”“依法治国落到了实处”“对疫情期间多地的不合法行政指令,以后会有一个交代”。

三、媒体聚焦
在信息传播过程,主流媒体较为关注各地防疫新政策,以转载通告内容 为主。仅有少量媒体对防疫措施带来的民生影响发表观点,如:现代快报《快快评丨加强涉疫政策合法性审查,给可能的乱象打预防针》个别地方在防疫政策上的任性和乱象必须遏制。加强涉疫防控政策合法性审查,是给可能出现的乱象打了“预防针”,是现代社会治理和依法行政的必然之举。期待更多地方政府,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地制定防疫政策,确保规范合法,唯其如此才能确保政策精神与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相一致。满足了合法性的政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行之有效。期待良好的防疫政策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涉疫地区早日实现全面清零。
央广网《多花心思,调动防疫积极性》在常态化防控背景之下,一些人或多或少出现了疲态与松懈。各地各部 门在按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应多花心思、积极探索,从细节入 手,融入更多新鲜元素,从而唤起群众的热忱和防疫积极性。

四、风险研判
(一)防控管理背后 夹杂多重社会风险
我国仍将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疫情风险, 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在这一更加严峻的大环境之下,个别地区“草木皆兵”式的防疫措施、加之潜在的谣言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激化群众对于防疫措施“过度”导致生活不便的不满。同时加之疫情的强势攻击,各地严格的交通封闭和人员隔离措施使一些疫情地区企业无法复工,会处于无法进行生产经营的困境,由此造成工人失业、经济衰退、企业收入降低等风险问题, 让焦虑、恐慌、对抗、戏谑等社会情绪出现乃至蔓延。
(二)政策合法性遭质疑 极端情绪凸显
为防止疫情蔓延,各地采取封控手段后,出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各种生活不便,以及封控间产生关于疫情的大量消极信息,容易让人们出现愤怒、 恐慌、抑郁、焦虑等各种情绪问题。在多平台舆论社交场相互串联的情况下, 涉疫事件的舆论不断交融,让舆论对本地政策合法性的讨论逐渐成为主流。这些百姓的诉求与政策的发布相护交织,若有关部门在管理上采取“一刀切” 的方式或是其他防疫举措引发网民不满,则极易受到网民攻击。
(三)激进言论及诉求 影响理性决策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地政府部门对疫情的反应速度、防控力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无疑催生出万象多元的观点和看法,其中不乏饱含黑暗色彩的想法和念头。从上述案例来看,网民容易在有限或虚假信息获取的 基础上质疑政府,由其是上海疫情的相关信息更是让政府落入“塔西佗陷阱”,公信力受到极大挑战。网民的激进言论和诉求往往会影响政府对于民意的正确判断,从而倒逼政府进行非理性的决策,导致新的危机产生。

五、总结
疫情的变化无常,给各地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疫情防控中遇到的新难题、化解新矛盾,成为各地政府亟需的问题。综合前文来看, 对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日常的城市管理要强调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只有应对措施更加精细化,才能既防止疫情的产生、传播和扩散,又避免盲目“全覆盖”带来无谓损失,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对于治理半径长、基层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性强的城市来说,常态下的精细化防控包括应对措施的差异化、疫情信息的透明化以及配套服务的健全等。只有各基层社区根据各自地区和居民的特点,实行精细、差异化的防控措施,才能形成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防止舆情走向不可控地步。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