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织金县突发山体滑坡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贵州毕节织金县突发山体滑坡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05/19/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5 月 8 日 12 时—2022 年 5 月 10 日 15 时

关键词:贵州/山体/崩塌

一、舆情概述

5 月 8 日中午 12 点左右,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城关镇白岩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坡垮塌事故,初步排查崩塌致 3 名人员失联。9 日 7 时许,织金县金凤街道山体崩塌现场发现 1 名失联人员,经医疗队伍检查已无生命体征。目前仍有 2 人失联,救援正在持续进行。2022 年 5 月 8 日 12 时—2022 年 5 月 10 日 15:00 监测期间,互联网上共监测到“贵州毕节织金县突发山体滑坡”的相关舆情 19349 条。其中微博声量最大,为 6258 条,网媒的声量也较高,为 4433 条,微博和网媒为此次舆情主要传播平台。

二、事件数据分析

(一)信息传播趋势分析

在舆情发展趋势中,该事故信息在 8 日中大量传播,于当日 19 时达到舆情最高峰,当时产生 1418 条相关舆情信息,主要与央视新闻报道“初步排查 3 人失联”的相关信息大量传播有关。随后信息热度出现下滑,于 9 日出现回温现象,于 10 时出现次日小高峰,与搜救过程中发现一名遇难者信息相连。

(二)信息传播平台分析

从舆情分布情况看,微博是主要传播平台,占比 32.34%;其次是网媒平台,占比 22.91%;短视频平台占比 16.7%;手机客户端 APP 占比 15.36%; 微信公众号占比 9.13%;其他平台相对传播量较小。

(三)信息倾向性

在事件发展进程中,正面信息占比较少,负面信息占比 65.28%,中性信息占比 34.14%,负面及中性信息为此次舆情的主导调性。

三、舆论场

媒体层面:

本次舆情事件中,监测期内主流媒体报道方向以事件搜救进展和科普为主,如新华社《贵州织金县一山体崩塌致 1 人遇难仍有 2 人失联》、央广网《贵州省织金县金凤街道发生山体崩塌事故 目前 3 名老人失联》、中国新闻网《贵州织金县金凤街道山体崩塌现场发现一名遇难者》等;同时,光明  网发文《应急科普|汛期遇到山体滑坡如何防范自救?》,对汛期易发生山  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应如何防范自救进行科普。其次,贵州地方媒  体除发布事件调查有关报道之外,天目新闻发布《贵州毕节织金县山体崩塌失联者家属:事发时父母正在崩塌位置附近干农活》,通过采访失联者家属  方式更细致描述灾害发生时情景。

自媒体报道:

通过对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发文进行梳理发现,自媒体报道方向主要集中在猜测事故发生原因和科普山体滑坡如何自救,如今日头条@宇宙 v 空间 发布《贵州一村镇发生山体滑坡,此次事故是人为的,还是自然形成的》(阅读量 3.2 万)、今日头条@西昆仑 Bruce 发布《灾害又起? 贵州毕节发生山体垮塌,已有 3 人被埋,滑坡原因是什么》(阅读量 4.9 万) 等,其中,用户@宇宙 v 空间 最终认为“很可能是人工把山挖空了,然后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最后塌了”。

网民层面:

微博上相关话题#贵州毕节发生山体垮塌 3 人被埋#(阅读量 4040.2 万讨论 1863)、#贵州山体垮塌被埋夫妻家属发声#(阅读量 211.7 万 讨论 102次)、#贵州崩塌山体仍不稳定#(阅读量 58.4 万 讨论 23 次)、#崩塌山体此前被确认为地质灾害事故点#(阅读量 57 万 讨论 22 次)等阅读量均较高, 通过梳理,网民观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为失联人员祈福。如“希望平安”。二是呼吁救援人员注意安全, 如“视频看着好吓人,救援人员也注意安全”等。三是质疑地方职能部门工 作存在漏洞,如“既然都搬迁了,为啥没有实质性解决呢?”“一些地方官员在没有出事故之前都认为是安全的”“真的要等出事了才会重视”等。四是认为安全隐患多年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如“存在安全隐患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二十年了,发现了隐患为什么不排除?”等。五是认为是此前采矿导致的山体不稳定,如“开采出半边山,肯定不符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开发设施设计,爆破设计,恢复治理方案。不管是修路还是开矿,  都难逃责任。地方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监管肯定有不到位的责任。”。六是呼吁强化科学性的地质灾害评估,如“科学真实的地质灾害评估必须纳入房屋建筑的强制要求,尤其是山体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更应该强制要求评估。不符合的一律不允许建设”“地质灾害区不宜建镇立村,许多山区人口 应作迁出安排,实现自然保育区和人类集中生活区的科学划分。”等。

四、风险研判

(一)若被困人员救援失败 易引次生舆情

目前该事故仍处于搜救调查阶段,截至当前,距黄金救援 72 小时已过大半,但当地救援部队表示事故点仍在不时发生小规模崩塌,无法进行大规模搜救工作。后续随着时间的消逝,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进一步造成人员损失。目前舆论大多处于祈福观望状态,发展态势较为平稳健康,但若期间出现该舆情的衍生舆情,如触发次生灾害使得救援人员遇难、政府原因导致的救援延迟等问题,将刺激此次舆情进一步发酵蔓延,进入无序发展状态, 给地方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地方同类灾害频发或遭受舆论压力

纵观近几年山体滑坡类灾害属地,毕节就曾多次上榜,频繁爆发的同类自然灾害,也暴露出了地方针对此类问题的认识、管理、应对上的不足。此  次舆情中突出反映的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对地方群众的搬迁工作不彻底,间接影响了此次事故的人员伤亡。舆论出现向职能部门蔓延的趋势,值得注意的  是,部分自媒体的关注点开始向事故背后的问题迁移,地方政府的舆情应对  压力显著上升。

(三)灾后迁移等工作成关注重点 舆情易陷长尾化

随着此次事故的救援进程深入,网民的关注重点将向灾后救助、迁移、生态恢复工作方向上转移。在对遇难人数持高敏状态的同时,也将密切关注原先留居群众的灾后迁移工作。同时,此次舆情中暴露出的地方群众安全意识差问题也成为了网民谴责的重点之一,同时本周正值防灾减灾宣传周,因此后续的公众灾害安全教育工作将持续获得舆论关注。

五、总结

突发自然灾害带来的惨痛冲击短时间内难以修复,今年年出毕节市就曾发生类似山体滑坡事故,造成 14 人遇难,短短四个月后再次出现同类灾害, 除去天灾因素,人为影响不可忽略。虽然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的可抗力微乎其微,但其中暴露出的监管督促不力、宣传力度薄弱、安保预防缺失等问题不该存在。在贵州这类易发灾害地区的安全教育防范工作应当是有关部门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只有筑牢群众自身的安全防护墙,才能有效杜绝、减少  灾害的再次突袭。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