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舆情监测:人教版教材插图引舆论争议

星光舆情监测:人教版教材插图引舆论争议
06/06/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数据

时间范围:2022 年 5 月 25 日 0 时—2022 年 5 月 26 日 16 时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课本)+(插图|插画|封面图)

一、概述

自新版人教课本使用以来,网络上出现不少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封面和页内插图人物形象的吐槽,引发一定关注。近日,相关话题#人教版数学教材#更是登上微博热搜,网民指责新版教材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有类似于“唐氏综合征面部特征”的状态,引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担忧。

5 月 26 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称,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根据数据统计,监测时段内涉该事件信息传播量共计 453445 条,以中性信息为主导,占比 80.88%;信息传播方面,主要以新浪微博为主要传播平台。

二、事件传播概览

从传播趋势来看,该事件网络传播高峰凸显。受#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如何看待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等话题的传播带动,该舆情于 5月 23 日-26 日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其中,5 月 26 日 12 时许,由于人教社官方就事件发布回应,促使信息量在数小时内急速上涨。当前,事件热度出现下降趋势。

(二)平台分布

监测时间段内,相关信息主要分布在新浪微博平台,占比达 96.81%;其次是网媒平台,占比 1.49%;其他如 App、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占比相对较低。

(三)调性分布

从舆情调性分布来看,以中性信息为主导,占比 80.88%;负面信息占比 18.68%,正面信息最少,占比 0.44%。

(四)关键词云

由下图可知,“人教版”“人教社”等是本次事件传播最高频词汇,此外,“吴勇”“唐氏综合征”等关键词出现频次也较高。

三、舆论聚焦

(一)媒体报道

本次事件引发民众及媒体的大量关注。截止目前,央广网、环球网、中国新闻网等央级媒体均参与报道,相关报道也主要集中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次事件的回应上,如央广网《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 人教社回应:已着手重新绘制》、光明网《教材插图引争议,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中国新闻网《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太丑引争议,人教社回应!》等。此外,相关评论性文章较少,其中央广网评《人教社回应教材插图争议 优化设计须重视大众意见》一文引发关注,该文强调了教材封面和插图对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产品设计能让所有人满意,但作为小学教科书封面,设计形象、风格就势必要让大多数人满意,也必须给孩子们一个正向、良好的指引”的观点,获得大众认可。还对下一步优化整改工作给出建议:“言出必行,希望出版社重视封面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文化、历史、审美等多方面的元素。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时,也不能局限于内部,还可广泛征求大众意见,多考虑社会影响、社会价值,做好法律与社会道德的风险评估,再做最终定夺。毕竟,事关孩子,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小事’不小。”

(二)网民评论

此次舆情传播过程中,形成多个相关话题,也引发网民热议。部分热门榜单如下:新浪微博作为重要传播平台,形成了多个热度话题,如#人教版数学教材#(阅读量 12.5 亿;讨论 35.4 万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引争议#(阅读量 1.9 亿;讨论 5.9 万次)、#教材局介入调查人教版数学教材#(阅读量 1.7 亿;讨论 1.6 万次)、#人教版数学教材配图争议暴露哪些问题#(阅读量 1.1 亿;讨论 1.8 万次)等。此外,综合舆论场反馈来看,由于此次事件中涉及青少年教育、意识形态渗入等敏感问题,网民关注度较高、反应热烈,经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吐槽教材插图人物丑、病态,并指出个别人物状态诡异色情:如“个个都是唐氏综合征是吧”“看上去好像是因为核辐射变异了一样”“又诡异又色情,好像以前乱七八糟的恐怖漫画画风啊”“这些舌头和眼神真的看得我发怵”“插画包括美国星条旗,病态面容,这画的什么玩意”等。

二是对西方意识形态高度渗入表示担忧:如“这不是美术水平问题,这是意识形态问题,渗透教育问题的严重性真的不懂吗”“意识形态,都渗入到教科书中,细思极恐”“充分证明了中国被西方势力渗透得有多么严重”“不能再让想亡我族类的意识形态渗透教育啦”“这审美没眼看,教坏小孩子”等。

三是认为设计师是故意丑化教科书人物,并将此上升至辱华行为上:如“作者是清华美院的,很正常,基本是辱华了”“不安好心,画的都是唐氏综合征样貌”“侮辱中国,星条旗衣服,清华美院不会不懂,故意的”“典型的亲美行为,企图通过教育、审美来渗透”等。

四是谴责教育部门审核、监管不当:如“怎么过审的”“审查那关怎么过的”“插画作者变态,但是能被审核通过,审核的人更可恶!都是什么人在掌握着教育系统”“请有关部门回应一下为什么这样能过审”“这些教育部内部不把关么”等。

五是呼吁相关部门严查,并呼吁对相关污秽内容进行整改:如“真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并解决现在小学教材商业化粗俗的插图”“希望教育部也要进行严格清查”“必须严查”“我们要求马上改,马上改”“必须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希望尽快换掉,不要祸害误导祖国的花朵,误人子弟”“一定要追责到底”“清华美院真该整治一下了”等。

六是联系相关事件,抨击艺术学校打“擦边球”是常态:如“央美与清美在艺术创作上非常自由与大胆,经常有擦边球作品,大家可以参考他们的毕业设计,很多都是丑化国人形象,尤其是雕塑系”“清华美院设计的呀,那没事了,人家的基本操作”等

其他方面:如“公开一下怎么招的标”“如果出发点不是恶意的,没必要上纲上线”“什么时候清理一下教育界,删除各种经典的课文,添加各种西方的糟粕价值观也是层出不穷”“建议国安部直接接手查,别让教育局自己查了,很明显不是一个两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审美的问题,绝对有间谍在,而且这个人的位置一定不低,当然有可能是这些人”等。

四、综合观察

(一)舆论对新版教材插图形象抵触情绪强烈

自该版教材使用以来,网络上有关对其插图形象的吐槽已持续了较长时间,学生家长角度的叙事更是在前期舆论传播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而此次话题热度的陡然上升,也可以看做是社会情绪在经过一定的累积之后的集中爆发。从舆论反馈总体情况来看,所做言论的出发点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教材使用群体即学生对插图形象表现出明显的排斥,而学生家长及其他公众担忧这类“丑化、恶俗形象”“像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插画设计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不少网民对“西方渗透”的担忧溢于言表,他们一度将不同版本教材或不同时期教材插画进行比对,质疑该图画设计符合西方偏见思维,丑化形象;同时以“儿童穿星条旗”的不恰当形象故意置入西方元素,也引发了网民反感。舆论谴责抵触情绪呈现“一边倒”趋势,反对意见强烈。

(二)“为何过审”被诘问,主管部门或成“众矢之的”

学科教材作为学习标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凝聚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根本来源,而插图插画作为教材学习的辅助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如此重要的教育领域,尤其涉及到小学生群体,公众在发出对审美退化的批判后,对主管部门审核不严的质问也随之而来。在公众看来,“问题设计”被审核通过,并大喇喇出版使用,已然显露出一些问题的严重性。期间,甚至有舆论将此次事件与去年引得社会哗然的新疆问题教材事件相联系,指出教材问题的敏感性以及对国之根本的动摇能力。社会层面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公众出于对当前教育领域安全的关切,将话题矛头直指主管部门,可能会使相关部门陷入被动境地。

(三)部分高校迎合西方争议由来已久

此次舆情的发酵,将插图设计作者吴勇一并带入了争议声中,而其“清华美院”的出身,更是使得该学校继“眯眯眼”后再次被卷入类似事件。一直以来,舆论对于一些国内头部高校是否“崇洋媚外”的讨论时有发生,更对这些高校走出的精英人才大多流向国外的现象早有不满。如果说“眯眯眼事件”将此项争议带上高峰,那么此次教材插画事件在网民看来更像是对其观点的佐证。与此同时,公众激烈的情绪表现,也揭示了当前社会层面在此类问题上几乎没有容忍度,且言辞极端的现象愈发凸显。

(四)意识形态问题逐渐为公众所关注

近年来,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舆情案例已不鲜见,从清华“眯眯眼”引群愤、三只松鼠模特妆容争议到电影《雄狮少年》被认为辱华,桩桩件件无不显示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或者说国家安全领域问题的关切程度的明显提高。虽然在某些时段、某些方面会有捕风捉影等极端倾向,但在民族自信、自强意识极大提升的背景下,涉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愈发受公众关注,这种全局性的变化无疑是积极的。

五、总结

此次教材插画事件,从出发点看,是家长乃至其他民众对于学生心理及审美问题的担忧,但落脚点却是对国家教育领域安全问题的深思。此种“见微知著”,源自民众对于国家意识形态阵地自发的守护意识。基于此,有关部门更应该加以警醒,重视民众情绪和意愿表达,并以此作为建设守护好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的监督力量。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