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舆情
西安舆情监测系统 西安舆情监测公司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监测时间:6 月 1 日 0 时-6 月 10 日 9 时
关键词:地震/暴雨
6 月份,全国多地进入主汛期,降雨量有了明显增加。水利部统计显示,自 3 月 17 日入汛以来,我国面平均降雨量 138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9%,共出现 10 次较强降雨过程。近期,广东、广西、成都、郑州等地多出现暴雨天气, 并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与此同时,四川境内多地发生地震,也造成人员伤亡。综合来看,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易引发负面舆情,需要高度警惕和防范。
一、典型事件
(一)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6.1 级地震6 月 1 日 17 时 00 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6.1 级地震。17 时 03 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 4.5 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部分乡镇受灾。其中,宝兴县 4人死亡 14 人受伤,受伤人员已转市、县医院救治。专家表示,芦山 6.1 级地震属于芦山 7.0 级地震的余震。
(二)四川马尔康连发多次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 月 10 日 0 时 3 分,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境内发生 5.8 级地震。1 时 28 分,又发生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3 千米,震中位于北纬 32.25 度,东经 101.82 度。期间,还发生了 10 多次余震。当地震感强烈, 四川省多地震感明显。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 200 公里内近 5 年来发生 3 级以上地震共 44 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三)广西北流泥石流致 7 人死亡 1 人失联
据新华社报道称,受近日强降雨影响,6 月 9 日北流市新丰镇大村、高塘村、大罗垌村和隆盛镇秧道村遭遇泥石流灾害,致 7 人死亡,1 人失联。目前,北流市所遭受的灾害以山体崩塌为主,有部分地方发生泥石流。初步统计,已有 4 个村发生较为严重的泥石流,塌方点达 486 个。当地正开展紧急救援和善后相关工作。
(四)广东多地出现暴雨
据中国天气网信息,6 月 10 日,广东大部市县仍将出现强降雨,粤西、珠江三角洲等地将普遍遭受大到暴雨侵袭, 局地或有大暴雨。6 月 9 日,广东多地大雨滂沱,局地雨势十分猛烈,像是茂名信宜市大成镇 24 小时(8 日 10 时至 9日 10 时)累计降水量达到 330.2 毫米,截至 11 时 19 分, 全省共发布 30 个暴雨预警、4 个雷雨大风黄色预警。此外,成都、郑州等地也面临暴雨天气,微博话题#成 都未来 40 天有 36 天降雨#、#郑州暴雨#等引发舆论热烈讨论。
二、舆论观点
(一)媒体报道
综合来看,自然灾害类事件一经发生,立刻会引发各级媒体的转载报道,短时间内舆论关注度极高。报道内容方面,大部分是事实性报道,包括灾害发生消息、救援情况、相关部门应对以及伤亡情况等。如光明网《广西遭遇持续强降雨北流市泥石流灾害致 7 人遇难》、央广网《四川马尔康市发生 6.0 级地震 已转移安置群众 25790 人》、新华社《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6.1 级地震》等。
(二)网民观点
自然灾害由于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一旦发生之后, 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形成微博话题,登上各大平台榜单,引发网民讨论。从讨论的内容来看,一是关心人员伤亡情况,如“希望伤亡小一点,救援快一点”;二是致敬救援人员,祈求平安,如“愿平安!请救援人员注意安全”“救援人员辛苦了,千万注意安全”;三是呼吁事发地人员注意安全,如“近期暴雨频发,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地的小伙伴一定注意安全”。
此外,针对暴雨的恶劣天气,舆论场上还存在部分吐槽抱怨之声,如“虽然有干衣机,但是牛仔裤和厚一点短裤都不敢洗”“这种潮湿的日子已经有多久了,我已经记不清了”。也有部分网民反映暴雨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和危险,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关注,如“焦作后寨站下行一公里处火车轨道路基可能存在隐患,遇雨容易塌方滑坡”“暴雨造成屋后 3 处滑坡,洪水冲毁自来水管,已停水多天”等。
三、常见舆情风险梳理
自然灾害的发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灾害本身,还有灾害发生之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次生灾害伴随发生,多方工作面临挑战。诸如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会给社会正常运转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诱发次生灾害,连日的暴雨往往会冲刷山体, 导致泥石流、山洪、塌方、山体滑坡的爆发,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阻碍道路交通,暴雨的来临,往往会伴随大风,吹倒城市树木、淹没道路桥梁等,导致群众出行以及救援工作难以进行,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破坏农业收成,长时间的暴雨会造成农田排水不畅,影响农作物根系呼吸和作物正常生产,从而造成减产。同时,也会破坏土壤成分,影响后续农业收成。综上所述,暴雨带来的次生灾害涉及多方面,水利、交通、农业等多个部门工作面临挑战。
(二)人员安置工作难度大,地方舆情压力陡增。灾害
发生之后,第一要素是保证人员的安全。无论是地震还是暴雨,人员转移都是必备工作。以暴雨为例,长时间的暴雨会对山体造成冲击导致其发生滑坡、塌方,有关部门需要在灾害发生之前对居住在低洼地势以及老弱人员进行转移。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人员和设备都有限,相关工作给各地方政府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由于涉及到人员安置,如若安排不当或未及时安置,恐会引发舆论对于政府能力的质疑, 甚至会成为境外人员攻击我国政治体制的素材。
(三)暴雨遇上疫情,叠加风险不容忽视。虽然目前全
国疫情形势整体保持平稳,但是上海、北京等地仍然存在本土确诊病例,广东、广西、成都等地也存在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此前在河南暴雨事件中,有专家认为,疫情传播路径需考虑大雨的因素。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整个城市的节奏, 疫情防控工作也面临更大挑战。从自然灾害到病毒传播,能否经受住风险,叠加共振考验着政府管理能力。
(四)舆论环境复杂,警惕谣言滋生。目前,网络事件 的发生往往会伴随谣言,自然灾害也不例外。自然灾害造成 的人员伤亡数量、灾害发生原因等成为谣言出现的“重灾区”。在芦山地震发生之后,网民表示在地震前出现的诡异的云是 地震前兆,目前已被证实是谣言。但是目前发现网络上相关 信息仍在传播,严重破坏网络舆论环境。
四、应对防范建议
自然灾害虽说属于天灾,人力无法改变,但是在灾害发生之前警惕防范,发生之后积极应对,却是在能力范围之内。 如若防范应对及时,不仅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反而会收获舆论的好评,增加群众对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一方面,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一是接到暴雨、泥石流等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地震灾害领域的预警应急信息后,应急指挥中心应第一时间发送至县(市、区)应急局
及市局有关科室,提醒督促做好灾害防范工作。二是宣传、工信部门应利用短信、微信、电视以及广播等形式,及时向民众发布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与防灾避灾提示,提醒民众做好安全准备。另一方面,及时更新灾害信息。无论是暴雨还是地震,网民对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后续救援安置情况都保持着高度关注,有关部门也应保障市民的知情权。此举不仅可以消除民众恐慌,更能挤压谣言滋生的空间,营造良 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一方面,持续加强隐患点巡排查工作,始终保持高度敏 锐性和警惕性,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山体变形 迹象,重点提防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滞后效应;另一方 面,评估安全隐患,健全监测系统。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对灾害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和评估,宁可十防九空, 不可失防万一。同时,持续着力人防与技防并重,健全完善 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
(三)完善后续处置工作
面对自然灾害,相关部门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群众。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做好人员安置工作,包括灾害发生前的转移工作以及灾害发生后的安置工作。灾前转移应保证“不留一户一人”。灾后安置应科学选择集中安置点,充分考虑灾情变化,保障群众吃饭、饮水、住宿等,充分体现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扎实细致地做好灾后统计核查工作,成立灾情核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灾情核查汇总上报,指导各受灾地区做好灾情统计上报、生产自救和灾后重 建等工作,全力以赴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强化宣传和引导工作
自然灾害带带来的影响较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不同的是, 事件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大。在灾害发生后,市民的情绪往往会产生较大波动,对此,有关部门应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一方面,宣传正面、积极的内容,通过正能量冲散灾害给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把舆论引导至积极方面。另一方面,围绕灾害主题,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升群众对灾害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在面对灾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切实增强全社会防灾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