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舆情
西安舆情监测系统 西安舆情监测公司
一、舆情概述
近期,全国多个省份遭遇暴雨、大风、干旱等极端气候灾害,给民生安全、城市管理及地方经济均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关注。此外,根据中国气象局官方消息,20 日-21 日,长江中下游沿江附近、江南、华南及贵州南部等地将持续强降水天气;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中西部及苏皖北部以及内蒙古东南部、陕西关中等地则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各地进入极端天气多发期。
以下趋势图为近一个月涉及极端天气信息传播情况,信息总量超过 2 千万条,6 月 17 日为高峰期,当日,河南、陕西高温,广东、福建暴雨等信息集中出现,导致信息量增加。后续舆情数据量将随着各地极端天气情况变化而产生波动。部分热度话题例举如下:
1.河南持续高温干旱
6 月 17 日 12 时,河南省水利厅发布今年首个干旱蓝色预警,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自 5 月份以来,河南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高温酷热天气,土壤失墒严重,旱情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和部分地区群众生活用水造成较大影响,已达到轻度干旱级别。相关话题#河南多地水泥路断裂翘起#、#河南已达到轻度干旱等级#、#郑州高温#等引发了较多的关注和讨论。其中,“抗旱保苗”话题引起诸多媒体报道。
2.广东佛山南海区发生龙卷风
6 月 19 日 7 时左右,广东佛山南海区雅瑶市场附近,疑似出现龙卷风,现场有房屋、车辆受损。经佛山市气象部门现场初步核实,2022 年 6 月 19 日 07 时 20 分左右,南海区大沥镇雅瑶村附近发生弱龙卷风,尺度小,距离龙卷风最近的雅瑶小学气象站(约 200 米),录得 5 级阵风(10.5m/s)。此次自然灾害共造成高速公路上的 2 辆货车翻车、8 辆小车轻微受损,现场无人员受伤及被困。此外,对南海大沥镇片区共造成简易锌铁皮顶棚受损约 5000 平方米,涉及 24 间厂房,车辆受损 19 辆,吹倒园林树木 27 棵,吹倒广告牌 4 块等,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3.贵州黔东南州多地暴雨
6 月 18 日,黔东南州 8 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19 个乡镇出现大暴雨,最高降水量达到 345.9 毫米。多处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出现塌方,局地引发山洪、城镇内涝、滑坡、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其中,从江县受灾严重,当地启动应急响应,对 712 户 2515 人进行了紧急转移。截至目前,#黔东南多地出现突发洪水#、#贵州省龙江村#、#黔东南特大暴雨有房屋被冲走#、#黔东南州多地暴雨消防排险转移被困群众#、#贵州暴雨一村寨水淹至屋顶#等网络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 6 千万。
4.山东局部超 40℃
5.湖南麻阳:暴雨致 20206 人受灾
6 月 1 日,湖南麻阳县境内普降大雨,全县 18 个乡镇,隆家堡、板栗树乡、吕家坪、黄桑乡、岩门镇、舒家村乡、锦和镇、兰里镇等乡镇降雨量均达到 132 毫米,最高达到 263 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暴雨导致农户房屋受损及乡道、村道坍塌,其中高村镇通灵溪村六组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塌方。经麻阳县应急管理局统计,截止发稿前,全县受灾人口 20206 人,家庭财产损失 786.1 万元,农林畜牧损失 452.8 万元,基础设施损失 6962 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8200.9 万元。
二、舆论聚焦
针对极端天气多发情况,媒体方面多聚焦于职能部门应急防范及抢险救灾工作上,以正面话题报道为主。网民评论方面,则有多角度的观点呈现,现就其关键内容进行梳理如下:
一是关注部分群体安全保障问题。部分网民在评论中对高温情况下室外作业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表示担忧,同时对高温补贴政策是否能够落实表示关切。此外,不少网民对学校教室未装空调等事宜进行了集中反映。
二是质疑政府及媒体对自然灾害程度的界定标准。主要表现在网民对于河南干旱的讨论中,不少网民对官方声称的“轻度干旱”说法并不认同,认为政府乃至媒体是“轻描淡写”,地方实际受灾形势其实比报道的更加严峻。与此同时,网民对农民受灾情影响情况多有关注。
三是指责政府防范举措不到位。如有网民在河南旱情相关报道下,指出“响应有啥用,修的水井呢,水渠呢”,同时,也有网民针对房屋被洪水冲走等情况质疑房屋质量不过关,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等。
四是感叹自然灾害破坏力巨大,担忧情绪明显。大多数网民表示近年来自然灾害事件频发,认为人力无法进行抵抗,寄希望于守好生态环保责任。网民在新闻评论区似乎已达成了“灾害频发”的共识,更有甚者,有网民搬运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测性言论,如“曾老说的又应验了,接下来要缺粮了”等。
三、风险隐患梳理
(一)警惕自然灾害威胁农业生产稳定
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农业生产所蒙受的损失都是首当其冲。尤其对于粮食主产区来说,一旦遭旱涝灾害,将直接影响全国粮食供应市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与此同时,以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为生或从事养殖业的农民群体,也会面临收入锐减的生存困境。仅从农业生产这一角度来看,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稳定性受到较大威胁。在此情形下,若地方不能有效采取预防措施,任由突发性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施加影响,恐将使地方农业发展乃至经济产值陷入被动、局限的境地。
(二)极端天气多发期公共安全隐患激增
一是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发生多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现象,扩大了应对处置的复杂程度,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二是高温环境下,部分从业者人身安全保障问题受到社会舆论关注,如一些地方在“高温补贴”政策的执行上存在形式主义问题从而被投诉维权,同时,还可能出现高温作业导致中暑等突发情况,引发劳动者申诉,此类舆情多发,应予以警惕。三是当前正值暑期,持续高温形势下,溺水事件多发,容易酿成社会舆情。四是道路安全方面,舆论场中对于道路破损、井盖损坏等隐患问题常有投诉,若出现城市内涝等情况,此类道路隐患或将酿成安全事故。此外,针对高温情况,还需警惕火灾隐患事项,警惕不规范用火行为或自燃现象导致火灾事故。
(三)民生保障工作压力随之加大
一方面在于物资保障。极端恶劣天气影响下,可能对一些农副产品主产区产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的市场供应,或导致一段时间内出现民生物资供应不足或物价“飞涨”情况,引发社会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则是灾后重建工作。地方受到自然灾害冲击后,地方政府需对民房、农作物等受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补助和赔偿,这类工作极易增加财政压力,同时,地方治安维稳压力也将加大。
(四)警惕不实言论增加舆情应对难度
通过对近期涉及极端天气舆论信息的梳理发现,已有一些网民在进行评论时避开受灾事实和政府救援应对等实际情况,反而关注一些所谓学者的预测言论,散播焦虑恐慌情绪,并引起了其他部分网民的讨论。同时,针对一些地区受灾情况,网民对官方表态极其不信任,认为政府及媒体隐瞒灾情,网民甚至自行“揭开”实情,来表达对地方“瞒报”行为的不满。此类舆论现象,将削减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干扰舆论秩序,甚至可能影响舆论走向,应予以警惕。
四、应对建议
(一)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安全宣传引导
一是做好气象监测,并多渠道发布预警信息,保证相关信息宣传覆盖率。同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更新。二是做好安全宣传引导,如在极端天气发生风险高的情况,要警示居民减少户外锻炼等活动;要做好个人防范,平时学习自救技巧,掌握自救技能,以免面对险情时自乱阵脚等。
(二)担负起职能职责,做好应急防范应对
主要在于提前防范,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损失。一方面,要常态化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如老旧居民区电路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违建问题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另一方面,紧抓一切手段,加强落实自然灾害应对措施。要切实加强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减小天气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桎梏;对山区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的区域,要提前设置警示牌等,尤其部分未开发旅游景区应严格禁止人员进入。此外,要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并做好分配,落实到各个关键场所和区域,以便能够随时使用。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方案,确保应急应对工作秩序有条不紊。
(三)做好信息观测,杜绝不实言论滋生
在极端天气多发时期,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信息监测工作,尤其在自身辖区面临自然灾害时,要对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进行全面掌握,既要通过舆论意见反馈给予工作执行以一定的参考,又要实时掌握舆论信息动态,尤其警惕不实言论、造谣行为等,要依法依规进行妥善处理,以免负面言论扩散,对地方工作造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