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就业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事件背景及风险分析

舆情监测就业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事件背景及风险分析
07/06/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7 月 4 日 0 时—2021 年 7 月 5 日 15 时

关键词:职场 歧视 阳性

一、事件概述

近期,一位上海方舱的志愿者自述,在方舱工作期间感染新冠,康复后求职,却因为曾经“阳过”而被拒。媒体报道称,迪士尼、富士康、大金、欧姆龙等多家知名大企业都拒绝招录新冠阳性康复者,而一些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犹有过之。无独有偶,5 月 29 日,博主“我是小妖怪”发文称,因自己曾感染新冠,现在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当日,#博主因曾感染新冠被开除#冲上热搜。多名新冠阳性康复者出院后求职受阻的经历,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据数据平台监测,7 月 4 日 0 时-7 月 5 日 15 时,网络关于“就业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的相关信息共计 21030 条。从走势上来看,事件发展大致呈现双峰波动趋势。7 月 4 时,新闻晨报官方微博“@021 视频”发文称“‘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晨报调查:招工市场存在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文章还配上相关招聘图片,引起网民热议,并在 4 日 11 时,形成监测期内最高峰,当时共产生 2763 条相关信息。随后,舆情热度逐步下降。5 日 8 时,相关信息再次引发网民讨论,信息再次上升形成本次事件的次高峰,共产生 1105 条相关信息。监测期末,舆情热度较低。

二、舆论场

(一)情感分布

从情感分布来看,舆论对此次事件表示“吃惊”占据绝大部分,占比约为 51.83%;其次是“悲哀”,占比约 24.96%;其余如“害怕”“愤怒”“喜欢”情绪占比较小。

(二)网民观点

相关情况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并在微博等平台形成数十个相关话题,如#招工市场存在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阅读量 6882.6 万,讨论 3445 次;#上海方舱医院志愿者求职遭拒#阅读量 424.6 万,讨论 54 次;#不妨在健康宝中遮挡消除阳性记录#阅读量 73 万,讨论 73 次等。其中#招工市场存在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登上微博热搜,在榜时间 3 小时 58 分钟。

通过梳理,舆论场上网民观点主要分为理解支持派和反对抵制派,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认为病毒传播后果严重且无法确保病愈后不会复发,无论从企业经营还是社会责任方面,企业都无法为后果买单,同时表示此类“歧视”属于“安全保障”。如“很正常啊,哪天复阳了,整个公司全隔离封闭半个月,损失谁来承担”“因为至今没人打包票说复阳没有传染性”“个人角度。虽然歧视确有!但是对于公司其他员工是一种安全保障” “新冠后遗症太厉害,这也怪不得用人单位”“企业也没办法,防疫企业负责制,出了事自己负责”等。

二是反对并谴责此类歧视行为,同时感慨人性薄凉。如“不应该歧视得过新冠阳性患者”“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感染过新冠就是罪过吗??为什么设这种条件!我真搞不懂”“非常不理解,人家已经康复了,康复了还拒绝干嘛” “呵呵,我也阳过,只能呵呵,太失望了”“可不可悲啊。可悲可笑”“所以说得新冠不可怕,可怕是被歧视了,没人关心过这些群体,人始终都是自私的”“这样的话以后谁还去支援啊”等。

三是讨论产生此类歧视的根本原因,部分网民将原因归咎于防疫政策。如“歧视是非科学的恐怖,那么,是哪方面造成的呢?”“三个阳封 10 万人,不是你们造成的吗?” “刨根问底,谁让他们去的方舱?真的有用么?”“那么是谁造成的呢?失业者要为政策买单?”“呵呵,难道不是政策导致的,企业被封控不要成本吗”“如果复阳单位不会被停工停产,不影响正常经营,相信就不会有歧视了”“比人心更可怕的是‘政策’”“少点隔离少点歧视”等。

四是质疑个人感染情况如何流出,强调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如“得过新冠也能查到?咋查呀”“问题是企业怎么知道这些信息呢?这些信息应该消除掉,留着有什么用”“用人单位到底如何确定应聘者是否阳过?网上看到有人说健康码显示,也有人说健康码不显示。感染过新冠这属于个人隐私,必须得到充分保障。”“根据信息最小化原则,半个月前的核酸检测记录都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应自动删除或隐藏”等。

五是指责媒体制造社会恐慌氛围,认为应当加强科学宣传。如“谁把病毒妖魔化,谁就是始作俑者”“不是你们一直在恐吓吗”“希望新闻媒体普及病毒预防知识多于对感染数字的报道,除了新冠其他病毒的致病性也能导致群体感染,只有认知改变了,歧视才会自然消失”“正经找专业医生多科普,科学看待。别天天散播恐慌”等。

六是吐槽招工市场设置门槛的方式层出不穷,认为扩大就业才是解决办法。如“招工市场的歧视方式真是层出不穷啊”“年龄歧视,新冠歧视,性别歧视,归根到底还是人太多了,挑不过来了”“它在乎的也不是阳不阳,人口多岗位少,就算不阳,你 35+也该社会性死亡”“这就是花样歧视,永远都能推陈出新”等。

(三)媒体观点

在媒体方面,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参与该事件的传播报道,多以事实性报道为主,如:《“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招工市场存在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遭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求职被拒:我以为可以正常生活了》《上海招工市场存歧视,拒聘感染过新冠的人,康复志愿者被迫流浪》《迪士尼就网传“招聘过程中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发布声明》等。一些媒体就此事发表评论性文章,例举部分评论性文章如下:

人民网《对新冠康复者就业设置门槛是违法行为》

新冠疫情,对社会治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都是一场考验。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就业歧视,就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我们要讲科学、有信心,拿出更多政策和有力措施,帮助新冠康复者重返职场、重新出发。这是复工复产的题中之义,也是同舟共济、早日战胜疫情的必然要求。

北京青年报《警惕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的“职场歧视”》

职场歧视对新冠阳性康复者造成了“二次伤害”,对此应予足够重视和警惕。依法遏制这种职场歧视,是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中新微评《企业别戴着“阴阳”眼镜看人》

所以,别戴着“阴阳”眼镜看新冠康复者,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认真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用人单位歧视新冠康复者,心中无情、脑中无知、目中无法!新冠康复者,不要畏惧那些无情、无知、无法的中伤,康复后的你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不要放弃你的积极、乐观、向上!

新京报《“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这种歧视本不该出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今,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不是一个小数目,保障他们康复后平等就业的权利是保民生的题中之义,也是助力复工复产、保障经济社会活力的必要之举,更是彰显社会人文温度的标尺。因此,社会方方面面理应为他们重回正常的生活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这也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自觉。同时,有关方面也需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好新冠肺炎康复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商报《消除招聘市场的新冠歧视,不只是企业的事》

到若站在企业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些用工单位之所以出台歧视性招工政策,是非对错的认知问题可能并不是关键,关键原因是这些厂家商家在以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保护”自己。与其在招工后面临可能的“复阳”案例拖累复工复产,不如从招工一开始就拒绝这些人进厂,这样的考量确有新冠歧视,但也不难理解。企业有自己的算盘,“一刀切”会面临招工歧视的谴责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复工复产若因此受到影响,由此而来的压力可能更难承受。

(四)大 V 观点

@路诞先生(2022 年辰星计划博主)

#招工市场存在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一言以蔽之,企业管理者们要么是猪脑子,要么就是没脑子。痊愈了就是正常人,为什么歧视?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还搞歧视,有关部门该出手了。​  ​

@拆台 CT(头条文章作者)

真是离大谱了。新闻晨报这边搞了个调查,在上海的很多公司,曾经阳性的不要,进过方舱的也不要。粗略看了下报道。有的公司好歹装模作样,在招人的时候才问。有的公司连装都不装,直接写在招聘要求里。咱就是好奇这事儿后面会怎么处理。蹲一个上海这边的回应。

@晓旋枫(中医医师)

过度❤冠化的恶果已经出现,还不重视,就不会像歧视招工这么简单!新冠的受害者有一次伤害不行,还得再受一次,这是什么到底是什么道理!现在人们已不盼望其他,就盼望不要阳!这么低的欲望可谓是历史未有啊!这座无形大山就快压倒所有人了!

@沉静长师(高等学校文学教师)

招工市场存在歧视新冠阳性康复者#疫情未彻底结束,接下来谁会被感染还不知道呢,提这样的要求,到时落在自己身上又该怎么说?此外,招工时若存着对别人的歧视,那就是在暴露自己的素质低下了。毕竟,这也就是生了一场病,没有人不生病,只不过生的病会有所不同,歧视对方,等于在歧视病人,也是在歧视自己!

@胡化立(践道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躲过了乌克兰的战火,熬过了新冠病毒,回国后反而因染病经历被歧视被解雇。对病毒的恐慌和借由此对法治的破坏,已经远远大于了病毒的危害。

三、背景分析

(一)新冠本身风险难以预估

近几年,新冠本身关注度极高,地域新增往往是舆论关注的重点,频繁的突发、平稳呈现波浪态势伴随着时间滚滚推进。疫情的频繁出现和迅速传染导致国民对疫情的恐惧逐日增加,其中,复阳病例、长久的潜伏期以及境外疫情都是疫情区域突发的主要原因,一旦疫情爆发,地域经济和社会秩序都会受到极大影响,代价颇高。

(二)职场歧视问题由来已久

早在 2020 年,各地就发生了多起针对武汉人、湖北人的职场歧视。彼时有一些湖北网友发帖称,自己在求职过程,遭遇个别工厂和企业的“一刀切”。有些企业甚至作出规定,身份证“42”开头的一律不招。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在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情况下,职场上对于确诊患者的歧视真的根除了吗?从事件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三)社会面恐惧情绪持续存在

近年来,媒体和公众舆论不间断无死角传播造势,加上地方防疫政策“非必要不出市、非必要不出省”的长期宣传,舆论在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上与洪水猛兽无异。这就导致社会上对新冠患者谈之色变,孤立、排斥和歧视阳性感染者,称其为“羊人”,泄露、传播感染者的隐私信息,臆想出各种花边新闻,也在网上时有发生。有网友称“孤立比病毒更可怕”。

四、舆论观察

(一)舆论两方对立,网络环境混乱

舆论场针对职场歧视存在对立情况,网民从自身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出发,对企业招工存在歧视新冠康复者问题表示理解,他们认为企业此举仅仅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相较复工复产“泡汤”“主体责任”问责等后果,企业被舆论谴责的压力就小很多。但主流媒体和大部分网民谴责此类歧视行为,更有网民发言“要不所有得了新冠的都别活了吧”。两方观点都有立意,并在事件发展中隐隐呈现对峙态势,当前,“消除招聘市场的新冠歧视,不只是企业的事”“病毒歧视,这事儿不怪企业”等评论文章也在逐步影响舆论认知。多方观点纷杂,至今无法统一。

(二)舆论关联政策,舆情延烧防疫工作

舆论在讨论过程中认为,“如果复阳单位不会被停工停

产,不影响正常经营,相信就不会有歧视了”,将职场歧视的根本原因应当归咎于防疫政策。他们认为防疫政策营造出的社会恐慌以及区域封闭给企业造成的成本损失是歧视出现的根本原因,更有“比人心更恐怖的是政策”,极言对政策的不认可。此外,在话题#不妨在健康宝中遮挡消除阳性记录#下有网民评论认为新冠感染属于个人隐私,指责健康码泄露隐私,或认为应当尽早删除记录,企业就无从查起。随后网民在此基础上对此前确诊病例因个人信息公开,遭受网暴、社会性死亡、造谣诽谤等情况进行发言,认为此类后续伤害,可能比病毒本身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影响更大。

(三)话题延伸就业,恐成舆论新炒点

此次事件因涉及就业,在舆论场上受到了较大关注,网民讨论都较高。部分微博大 v 发文引导网民就当下各类职场歧视现象进行发言,涉及 35 岁门槛、学历、女性等等。舆论认为,当前国内就业压力大,针对阳性感染者的歧视只是一个“新花样”,在舆论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新花样”后续被有心之人借机炒作的风险较高。若同时关联躺平、资本论、996、男女对立等言论就会导致舆情敏感度迅速升高,扰乱正常网络秩序。

(四)舆论牵扯“地域黑”,区域形象受损

此次主体事件被曝地域是上海,言论中出现针对上海的负面言论,其中,“事情离谱但是匹配发生地就合理了”等言论地域黑性质明显,事件再次对上海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由此延申,事件若在其他地市出现,依据当前舆情形势来看,研判“地域黑”行为出现概率较高,并可能引发舆论骂战,对地域形象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五、总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已第三年,中国至今已有 20 多万确诊病例,他们平等就业的权利应当得到保障。首先这需要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更重要的是,要破除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心理,同时也要杜绝层层加码,减少过度防疫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此外,从反馈来看,人人都知道歧视不对,而要真正破除歧视、根治心病,关键还是需要从政策、制度层面投射到心理、意识层面。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