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相关视频被下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

谭谈交通相关视频被下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
07/11/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7 月 10 日 0 时—2022 年 7 月 11 日 15 时

关键词:(谭乔  资本 下架)

一、舆情概述

7月10日下午,谭乔发微博称,正在外面拍安全宣传视频,惊闻《谭谈交通》被下线,并可能面临数千万的巨额赔偿。谭乔在微博中表示,拍摄的公益普法视频,十几年来在网络上被大家无偿观看和二创传播,但可能将遭受较大赔偿要求。

7月11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向各视频网站主张版权、要求节目下架的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从成都广播电视台获得了《谭谈交通》的节目版权,“维权于法有据”。成都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电视台长期以来没有对《谭谈交通》节目主张版权权利,“并不代表着任何个人可以随便侵权。”

据数据平台监测,2022年7月10日0时-2022年7月11日15时00分,网络关于该事件的信息共计48825条。整体舆情倾向性,正面占比仅为0.16%,负面占比33.23%,中性舆情占比66.61%。

二、信息数据

(一)信息走势

从上图可见,10日22时达到监测期信息峰值,出现信息7084条,微博是信息主要传播平台,主要是因为谭乔相关言论被多家媒体报道关注,引发舆论大规模关注,11日,包括多家商业媒体也持续报道此事件,引发二次舆情高峰。

(二)信息平台

从上图可见,微博是信息主要传播平台,共计42887条,占比87.84%,#谭乔称或将面临千万索赔#登上微博热搜,阅读次数4683.5万次,条数1.1万条。同时,网媒、APP、微信等平台分布的信息较少。

(三)传播高频词

从上图可见,“谭谈”“吃相”“告啊”“牢狱之灾”该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其中广东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最高,四川、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的网民对此事也有一定关注。

三、媒体评论和网民观点

当前对此事报道的媒体多集中于商业媒体和部分全国性媒体,包括不限于中新财经、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等,相关媒体的报道角度多为完整陈述谭乔方观点和对原告方公司背景进行调查。就当前网民观点来看,总体倾向多为负面,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认为此类公益节目不应该严格关注版权问题。如“公益节目都算版权的话,那些临时被采访和参演的群众人员,是不是也应该索赔演出费和肖像使用费啊!”

二是质疑该公司是成都台的“白手套”。“十有八九,电视台或者原单位把版权转让给这个公司了,然后来割韭菜”,“成都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电视台长期以来没有对《谭谈交通》节目主张版权权利,并不代表着任何个人可以随便侵权。意思是自己不好出面,找个皮包公司去搞谭”

三是对此事极其不满,认为不公平。“下架就算了,还需要被索赔?如果真的索赔成功,真是天下的大不公了吧”

四是将此事联系到社会公平和法治问题。如“也就是谭乔了,说话还有关注度,公众人物如果遇上了不公正的事儿,最好保佑他们能够维权成功,因为如果他们都不成功,普通人就连成功案例都捞不到,普通人会更难!”

四、舆情焦点

(一)该公司身份成谜,被指责为“碰瓷维权”

该公司身份成谜,舆论质疑成立于2018年一家民营企业,是怎么拿到在2005年就开播的《红绿灯》的著作权的呢?同时7月10日晚,有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在工商登记系统中公示的电话,但无人接听。

此外,天眼查显示,2022年6月以来,该公司起诉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开庭公告也达61个。7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注册手机号码,对方均显示正在通话中。同时该企业2021年度报告信息显示,公司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的职工人数为0。有律师称:“公司实缴资本为0,社保缴纳的职工人数为0,无实质经营,不排除这个公司是‘空壳’的嫌疑。”同时,其中一家被起诉方向记者提供的《谭谈交通》视听作品的《著作财产权授权书》显示,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将上述作品相关权利授予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此也有网民质疑可能涉及国有无资产非法流失的问题。

(二)公益节目维权引发反感,且主创人员成为被维权对象电视节目制作成本投入是一次性的,产出却是多种形式的,而且可能是长期的,这就是电视节目可拓展性。如果大部分自制节目在首播和重播后就入库封存,会造成社会文化资源的浪费。类似谭谈交通等“现象级”公益交通节目引发全民参与,不论是文化创造或是交通普法都大有益处,此次,相关节目版权方的“维权”行为,让广大群众朴素的情感难以接受,也是助推此事件成为重大负面舆情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核心主创人员发声质疑,更造成此事件持续引发较大负面影响。

五、舆情观察

(一)官方媒体“敏感”发言损害政府形象

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政府媒体部分发言和行为引发反感,造成舆论将矛头指向政府本身,甚至在有心人士的引导下,将此类事件成为渲染阶级矛盾和官民矛盾的工具,例如《中国青年报》有关丁真言论,中国新闻周刊涉及易烊千玺考编等文章,均引发较多网民反感。此次,成都广播电视台对此事件的回应,在新浪微博等平台引发较大规模质疑,后续此事件若无法妥善解决,对当地政府形象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损害,值得高度警惕。

(二)刺激广大群众敏感神经

就当前舆论倾向来看,公益节目版权被民营企业起诉追讨,舆论普遍难以接受,特别是近期受疫情反弹、部分地方房屋烂尾,村镇银行等影响,网民整体负面情绪偏重,此类问题因与年轻网民关系较为密切,甚至部分知名up主可能因为相关二创视频成为相关方,造成相关负面扩散化,成为网民宣泄负面情绪的话题,衍生成全国性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值得高度警惕。

(三)引发舆论对资本钻“法律漏洞”和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质疑

此事件发生后,谭乔在微博发布一张图为“李子柒曾就李子柒品牌事件为资本好手段的截图”,引发舆论质疑,相关利益方钻“法律漏洞”,以求谋取利益。同时也有舆论质疑,相关节目版权应属于市公安局和成都广播电视台共有,相关节目授权“不清不楚”,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流失及相关领导官员违纪违法行为,应予以严肃查处。随着此事件持续发酵,后续处理不当,均可能引发此类质疑声音放大扩散,由此形成连带舆情。

六、舆情总结

综合来看,《谭谈交通》视频被下架,涉及官方媒体和青年群体朴素情感等,造成质疑声和批评声如潮。相关方应密切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情况,采取妥善措施积极处置,避免相关负面舆情持续蔓延,造成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同时各地对于官方媒体的公开言论也应采取审慎原则,避免“敏感发言”刺激舆论,引发舆论大规模反弹,此外,借相关事件挑动社会矛盾等观点和言论也应持续关注。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