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村镇银行案最新情况网络舆情监测报告

河南村镇银行案最新情况网络舆情监测报告
09/02/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一、事件概述

8月29日,河南许昌警方通报村镇银行案进展,称已逮捕234人,追赃挽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案件侦办工作正在依法纵深推进。相关信息一经发布,很快引发舆论一定关注。截至8月30日15日,网络涉及“河南村镇银行案已

234人”信息共32365条。从整体来看,河南村镇银行案自4月18日发酵至今,引发舆论持续性关注,网络涉及该事件信息超7175925条。整理事件脉络如下:

二、舆论数据分析

(一)舆论走势分析

从事件发展走势图来看,29日17时许,许昌市公安局发布相关警情通报后,舆情呈现急速攀升,并在一小时内达到舆情峰值,期间共传播6479条信息。随后相关信息传播出现稳步递减,舆论关注度有所下降。截至目前总体舆情处于低位运行态势。

(二)舆论媒介分析

从本次舆论分布来看,新浪微博、新闻网站等平台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5.41%、25.60%;以今日头条为主的APP平台以及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也有一定信息分布,分别占比11.08%和9.45%;其他平台有少量信息分布。

(三)舆论调性分析

从舆论调性来看,中性及负面信息主导,其中负面信息占比远超正面信息。具体来看,中性信息占比58.19%,负面信息40.91%,正面信息占比0.9%。总体来看,舆情调性呈现极度不平衡。

三、舆论关注

(一)媒体关注

主流媒体多以转发许昌市警情通报的事实性报道为主,未出现评论性文章,例举部分报道如下:

河南警方通报:村镇银行案已逮捕234人

人民网:河南许昌警方:已逮捕234名涉村镇银行案嫌疑人

中工网:许昌警方通报村镇银行案:已逮捕234人,追赃取得重大进展

金融时报:河南4家村镇银行案已逮捕234人!新一轮资金垫付明早开始!

证券时报:已逮捕234人!河南村镇银行事件通报:年化利率13%-18%“诱揽”资金

(二)网民观点

通过对当前网民观点进行梳理,网民主要观点集中在:

一是震惊于涉案人数,要求严查严惩。河南许昌公安发布相关警情通报后,“已逮捕234人”等关键信息格外惹眼,并成为主流媒体报道中心以及标题重点内容;网民对此感到震惊,认为河南村镇银行案的关系网复杂且庞大,同时表示该案件情况复杂、涉案人员众多,质疑仍有漏网之鱼,尤其担心“大鱼”逃脱,因此呼吁相关部门进行深度调查,做到严查严惩,及时向社会同步案件进展,并希望通过本次案件达到警示作用。

二是高额利息引起关注,网民认为是“庞氏骗局”。通报中,“年化收益率13%-18%”也是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部分网民对利率表示震惊,反映该利率比四大行甚至理财利率都要高出许多,并表示表示涉事储户并非正常储户,其性质已经等同于放高利贷了,认为高利息带来的高风险是这些储户应该承受的。部分网民认为该利率额度过大,若在该利率水平进行存款已是非法行为,对相关储户是存款还是理财的情况产生疑惑。还有网民表示“庞氏骗局永不过时”“这不一眼庞氏骗局…”,更有网民称“苍蝇不叮无缝蛋”,并质疑此前储户拉横幅、冲银监会等行为是故意将事件闹大,倒逼政府出面解决问题。

三是赋红码事件屡被提及,“保护伞”议题仍有议论。从舆论反馈来看,“所以谁是保护伞为什么可以随便赋红码?”“他们有什么权力赋红码?查一查他们背后的保护伞,彻查到底”等言论占据相关评论区榜首,赋红码事件成为网民重点关注内容,网民对当地随意赋红码行为以及权力产生质疑;同时部分网民对此前“党内记过”处分并不买账,嘲讽该惩处结果为“自发三杯”,并认为随意赋红码行为已涉嫌违法犯罪,持续追问赋红码事件的侦办与追责。

四、舆论观察

一是舆论仍关注“保护伞”,官方应对压力大。自警方通告发布后,舆论再次聚焦事件并积极发言。纵观来看,“保护伞”等相关言论依然较多。此次通报抓捕234人,舆论一方面震惊于犯罪团伙数量,另一方面却表示人数多反而辅助证实了地方存在黑恶势力,希望当地进一步严查严打。同时,在相关话题评论区,多数网民联合此前当地给储户赋红码事件,持续对当地有关部门表示不信任,质疑当地公安执法自查,个别网民称“逮了234个小虾米”。此类言论持续在网络平台传播,对当地政务形象和公信造成了极大损害。事件持续发展,舆论持续关注“保护伞”等相关问题,倒逼地方应对,舆情长尾风险较高。

二是高额利息引发质疑,舆论态度出现一定转变。自4月19日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发酵以来,舆论长期处于“一边倒”趋势,即声讨银行、银保监会等涉事群体以及声援涉事储户。尤其是赋红码事件发生后,舆情一度延烧至当地政府部门。随着8月29日许昌市公安局发布通报后,“年化收益率13%-18%‘贴息’”逐渐引发舆论关注,网民不仅表示所谓储户因贪图高额利息“自愿掉入陷阱”,应当为个人行为负责;还对储户集体维权的目的产生质疑。从舆论反应来看,舆论对储户的态度从支持、声援逐渐转变为质疑、排斥。随着案情公布,理性舆论声音逐渐成为主导声音,一定程度上利于当地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办案“空窗”引发谣言滋生。从当前案件情况来看,此次抓捕了234人,叠加涉案储户人数,案件呈现涉案人员多、涉案区域广、涉案金额大的特点。此情况可能导致案件侦察工作在短期内难以结束。案件查办时间过长会引发两点风险:一是,在网民质疑地方存在“保护伞”的前提下,案件长时间未有进展,将进一步加剧网民对政务效率的质疑,或可再次引发当地包庇等负面言论,增加政务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办案的“空窗期”越长,谣言产生几率越大。受利益驱使,别有用心的涉案储户为达目的,散布虚假信息持续炒热事件的可能性较大,不仅会扰乱网络秩序,若谣言激发集体负面情绪叠加,出现群体、代际、阶层、职业界别等矛盾,极易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四是警惕本次事件带来的示范效应。梳理网民观点时发现,个别网民提及并呼吁舆论关注P2P案件、山东星宏集群诈骗全国20亿、南京文交所诈骗上亿等类似案件。鉴于唐山打人事件以来,维权行为呈现效仿、模仿等突出特点,维权群体的维权方式趋于极端,因而需警惕河南村镇银行案引发的示范效应,谨防形成重大舆情事件影响舆论环境。

五、总结

总体来看,河南村镇银行事件呈现涉案人员多、涉案区域广、涉案金额大、时间跨度长等突出特点,舆论关注度保持一定水平,案件最新进展容易引起媒体及网民关注与讨论,因此案件侦办与舆情应对需要当地更加重视。此外,此次事件出现的舆情应对不当问题,截至目前衍生出的赋红码事件影响或已超越事件本身,对当地政务工作和地方形象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基层政府应着力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做到有效应对负面舆情事件。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