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网络热门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汇总

2022年12月网络热门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汇总
12/26/2022 No Comments 舆情行业新闻 admin

目 录

2022年12月全国网络舆情报告

一、传播数据分析

(一)热点事件

(二)类型分布

(三)区域分布

(四)热词解读

二、热点案例梳理

(一)“通信行程卡”12月13日起正式下线

(二)华西研一医学生抢救无效去世

三、下月研判建议

2022年12月全国网络舆情报告

受疫情政策调整影响,2022年12月的涉疫信息较多,具体体现为“通信行程卡”13日零时下线,三大运营商称将删除用户数据;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各地积极落实等。此外,世界杯赛获得大量舆论讨论,促使“阿根廷队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成为12月最热事件,舆情热度值超600万。从类型分布上看,集中于疫情相关、企业相关、社会热点等。在区域分布上,与全国相关的热点事件有12个;在省市区中,北京热点事件最多,有3个。在热词分布上,“阿根廷”“世界杯冠军”“行程卡下线”“新十条”“江泽民逝世”等成为月度高热词汇。

2023年1月来临,建议注意以下舆情风险及应对举措:一是多地疫情感染规模扩大,需做好医疗挤兑应对准备;二是“两节”返乡、旅游客流量或迎高峰,需提高医疗、客运保障能力;三是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减轻综合安全保障压力。

一、传播数据分析

(一)热点事件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梳理出12月典型事件,在数据搜索基础上得出舆情热度值。在此基础上,按照热度值大小依次排序,筛选出本月TOP20舆情事件。

表:本月热点舆情事件TOP20

序号事件名称热度
1阿根廷队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6000229
2“通信行程卡”13日零时下线 三大运营商:将删除用户数据4210679
3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各地积极落实4188179
4江泽民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1708378
52023年研究生考试12月24日开考936492
6多地开打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752915
7华西医院回应23岁医学生阳性带病上岗猝死391856
8习近平主席开启沙特之行294918
9连花清瘟线上线下差价50元,布洛芬等个别药物出现断货260392
10网曝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客服回应:没有专门新冠保险220685
11北京多地快递积压,工资翻番仍难招人217159
12女子给邻居赠药因头晕延误被踹门辱骂203036
13国考重启!2023年国考时间定为1月7到8日157028
14多地掀起出海“抢单”潮116472
15广东20岁女子被男同事当街捅死87569
16我国多位专家教授过世87157
17网传小米集团年底裁员,涉及多部门83508
18哈工大通报志愿者拍考研试卷袋:未接触试卷,拟开展调查73301
19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张力在英被捕被控涉嫌行贿59988
20中方向WTO起诉美对华芯片等产品实施出口管制48568

(注:舆情热度源自新闻、平媒、微博、微信、客户端、论坛等渠道数据)

12月舆情热度超过600万的事件有1个,为“阿根廷队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该话题也成为了月度最热话题。话题热度超过100万的事件有3个,主要为“通信行程卡”13日零时下线,三大运营商称将删除用户数据;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各地积极落实;江泽民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此外,话题热度超过50万的包括:2023年研究生考试12月24日开考;多地开打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另外,华西医院回应23岁医学生阳性带病上岗猝死;习近平主席开启沙特之行;连花清瘟线上线下差价50元,布洛芬等个别药物出现断货等话题,亦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二)类型分布

舆情类型分布

在舆情类型分布方面,疫情相关事件最多,占比为20%,主要涉及“通信行程卡”13日零时下线,三大运营商称将删除用户数据;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各地积极落实;多地开打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等。企业相关、社会热点、重要考试类则均占15%,如网传小米集团年底裁员,涉及多部门;广东20岁女子被男同事当街捅死;2023年研究生考试12月24日开考等。国际贸易、社会民生类也不少,均占比为10%,包括中多地掀起出海“抢单”潮;北京多地快递积压,工资翻番仍难招人等。此外,体育赛事、外交活动、政治领域事件则各占5%,主要为阿根廷队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习近平主席开启沙特之行;江泽民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等。

(三)区域分布

舆情区域分布

总体来看,与全国相关的热点事件有12个,主要有“通信行程卡”13日零时下线,三大运营商称将删除用户数据;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各地积极落实;多地开打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等。在省市区方面,北京热点事件最多,有3个,包括网曝中国人寿新冠保险阳了却不理赔,客服回应:没有专门新冠保险;北京多地快递积压,工资翻番仍难招人;网传小米集团年底裁员,涉及多部门等。广东热点事件则有2个,包括广东20岁女子被男同事当街捅死;富力地产联席董事长张力在英被捕被控涉嫌行贿。此外,哈尔滨、四川、浙江等多地各有1个热点事件,如哈工大通报志愿者拍考研试卷袋:未接触试卷,拟开展调查;华西医院回应23岁医学生阳性带病上岗猝死;女子给邻居赠药因头晕延误被踹门辱骂等。

(四)热词解读

热词分布

词云图可知,“阿根廷队夺得卡塔尔世界杯冠军”成为12月舆论话题焦点,促使“阿根廷”“世界杯冠军”等成为月度高热词汇。此外,“通信行程卡”13日零时下线,三大运营商称将删除用户数据;官方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各地积极落实;江泽民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等话题引发热议,助推“行程卡下线”“新十条”“江泽民逝世”等词汇具有较高热度。

二、热点案例梳理

(一)“通信行程卡”12月13日起正式下线

事件概述:12月1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有关要求,12月13日0时起,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服务。“通信行程卡”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APP等查询渠道将同步下线。此外,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随后表示,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自12月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13日零时,“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据媒体报道,“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显示,开发者已于2022年12月13日暂停服务。与此同时,一项名为“行程卡纪念版”的新型服务在朋友圈流行,号称“3秒生成行程卡纪念版”,用户可通过手动方式选择这两年到过的地区,生成一张类似通信行程卡的3年行程截图,在朋友圈分享。目前,相关小程序已经涉嫌混淆官方服务功能违规,被暂停服务。

智慧星光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2月12日至12月14日,相关信息共4046535条。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短视频是主要传播渠道,占比71.09%;其次是论坛,占比9.14%,微博、APP等亦有少量占比。

舆情走势来看,12日,“通信行程卡”将下线的消息释出后,受到媒体关注,促使相关话题热度上升;13日0时,“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获媒体报道、网民讨论,致使舆情传播峰值出现;随后,话题热度有所下降。

媒体聚焦: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证券时报、澎湃新闻等媒体主要报道事件情况,例如,“‘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 三大运营商表态将删除行程卡用户数据”“‘3秒生成行程卡纪念版’疯传!涉嫌违规,已暂停服务”等。还有部分媒体发布评论性文章,探讨“通信行程卡”下线的意义。例如,《北京青年报》评价称,“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意味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已进入不可逆阶段。文章还指出,此后民众外出探亲、出差、旅行等,不用再担心误入过风险区导致健康码“黄了”或“红了”,更不用担心因行程涉疫被劝返或隔离。当然也要看到,社会层面的防控措施调整,建立在个人更加自觉的基础之上,优化管控应以强化自我约束为补充。一些媒体则关注“通信行程卡”下线产生的效应,如中国青年网客户端报道,通信行程卡将取消的通知发出后,12月12日0时-13时,用户搜索春运期间跨省游交通、度假等产品的热度比上周同期大增12倍,机票搜索量基本和疫情前持平。截至目前,春运航班热门出发地的前10个城市为:上海、北京、三亚、深圳、成都、广州、海口、哈尔滨、长春、杭州。值得注意的是,“行程卡纪念版”的出现也受到了部分媒体的批评,如极目新闻指出,所谓的“纪念版”行程卡,以怀念过往岁月的名义模仿“行程卡”的外观,与官方服务功能发生混淆,会对很多不明状况的人产生误导,以为“行程卡”真有纪念版上线,甚至以为以后还需要继续使用“行程卡”,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红网也评论称,“行程卡纪念版”的诞生,实质上却是以轻率跟风的态度将一件公共服务类应用娱乐化,将其代表的严肃性娱乐化。且行程卡对于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个美好的事物。它更多代表着的是受到限制的出行,只是因为与高风险区擦身而过就被赋星、变码的“非常态”岁月。

网民评论:一是感谢国家三年来的保护及努力,并对行程卡下线表示支持。如“感谢国家三年保护”“见证历史了,感谢三年国家的保护和所有人的付出”“支持!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三年了”等。二是关注健康码是否会下线等问题。如“下一个该健康码了吧”“健康码可以留着,去医院比以前方便多了,而且也要尽可能保证不出现院感情况啊”“健康码只在医院用就好了”“个人感觉健康码还有用,应该短时间内不会下线”等。三是表达自己的出行意愿。如“说明可以全国各地随便跑了”“突然放开回归到正常生活还有些不敢相信,也还是有很多担心,反而有些不敢乱跑了”“旅游可以安排起来了”等。是评价行程卡的影响。如“行程码对个人而言存在出行的诸多不便,但是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行程码还是保护了大多数人不被感染”“行程卡带来了什么?当然是带来了各种受限”等。

华西研一医学生抢救无效去世

事件概述:12月14日,有网传消息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一名研究生一年级男生在工作时突发疾病离世。有说法称,该学生是新冠阳性患者,发热后坚持带病上岗。当天下午16时21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陈某某突发疾病的情况通报。通报称,12月13日9时35分本人每日健康打卡报告正常,下午完成临床实习后,17时左右离开科室。因自感不适,17时32分在华西医院急诊科专设的院内员工/学生通道就诊,取药后回到宿舍休息。19时左右与刚回宿舍的室友正常聊天后坐在各自座位上自习。20时20分陈某某同学突然晕倒,室友及周围同学立即对其抢救,同时拨打120紧急送入华西医院急诊科。学校和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专家救治小组,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全力抢救。

15日凌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再次通报,陈某某经专家团队全力抢救无效,因心源性猝死于2022年12月14日22点08分去世。其父母不同意尸检,遗体随即运往殡仪馆。学校和医院将尽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智慧星光数据平台监测显示,12月14日至12月16日,共监测到相关信息376082条。从信息传播渠道来看,微博是主要传播渠道,占比54.15%;其次是论坛,占比23.52%;短视频、新闻、APP等渠道,亦有少量占比。

舆情走势来看,12月14日,网传消息释出后,获媒体报道和网民猜测,致使舆情峰值出现。12月15日,医学生抢救无效去世的消息获关注,致使相关话题热度再度上升、舆情传播次峰值出现。

媒体聚焦:央广网、中国网、鲁网等媒体主要关注事件情况,并转载华西医院的相关通报,如“23岁医学生阳性带病上岗猝死?华西医院回应”“研究生陈某某经专家团队全力抢救无效 华西医院通报”“华西医院:研究生陈某某因心源性猝死去世”等。此外,还有个别自媒体账号发布评论性文章,关注疫情下的医护压力。如百度百家账号@座铭随笔发文“华西医学生猝死,医院辟谣,无论什么是真相?医疗压力已不堪重负”称:不论真相是什么,都为一个年轻医学生的陨落而惋惜痛心,我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但是大家能看到背后一个巨大隐患的事实:医疗系统已经不堪重负!如果这次又是一例带病工作过度劳累猝死的案例,那么目前全国感染爆发的地方又有多少医生如此?腾讯网账号@爱带娃发布指出:如今这个特殊时期,医生和护士们承担了很大的压力,随着防疫政策的变化,每天就诊的发热患者很多,所以对于医生和护士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应付繁重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承担较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关心关爱就很有必要,同时也得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及带病上班的情况出现。

网民评论:一是是呼吁关注医学生压力,如“全文只字不提规培对学生的压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生劳累猝死的问题,而是一个还没有职业资格的医学研究生被医院活活压榨至猝死的事情,猝死前没有待遇没有保障,只有被本院医生不断PUA的现状,而现在的猝死,抢救费用也只会因为舆论压力让医院负责,其后的赔偿全靠施舍才能得到,一切都没有合法的保障”等。二是质疑校方通报内容,如“寝室内突发疾病,真会写啊”“通报完全不提爆发性心肌炎,是不是因为发热+过度疲劳不让休息所致?”等。三是惋惜医学生的逝世,如“很可惜一路走好孩子”“太心疼了,望孩子的家人节哀”“就比我大一岁,好可惜啊”等。四是反映很多医护带病上班,建议关注其健康问题,如“这是人祸,阳性后依然强制要求高强度工作导致的猝死!”“我同在华西系统,阳了高烧39度,依然必须值夜班,14个多小时的高强度的夜班工作,真的不是喜欢挑战困难,纯粹是孤立无援,没有退路”“医疗系统就这样了,我们是除非死都得上班”“医护人员阳性,发烧39度依旧上班,领导说阳了也得上”“阳性医务工作者依旧坚守岗位,如果医院再这样高压管理下,还会出现更多个陈某某”等。

三、下月研判建议

(一)多地疫情感染规模扩大需做好医疗挤兑应对准备

自“新十条”发布以来,北京、河北、湖北等地疫情感染规模持续扩大,致使患者激增,医疗资源面临挑战。就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医疗系统转型,由防传染模式转向防重症模式,把有限的急救资源留给危急重症者。而针对部分医院面临的涉疫药品和物品储备不足、医护人手紧张等问题,有关部门可预留人力物力、扩充资源储备,并加快医疗资源整体部署,如动员各级医院对非传染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基本培训,必要时刻可加入抗疫队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就医流程,运用“互联网+医疗”模式,让线上诊疗与分区问诊相结合,减少医患交叉感染几率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地出现了“囤药潮”,抗原、发热药品等则因供不应求出现断货,市场因此出现了“天价”退烧药等乱象,致使民众陷入买药难等困境。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药品价格的监管,规范经营者收费行为,维护市场价格平稳,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与此同时,随着相关防疫政策的逐步放开,出行人员将会增多,感染几率或增大,建议有关方面采取适度的限流措施进行“削峰”,降低高峰期感染量,以减少医疗系统压力。

“两节”返乡、旅游客流量或迎高峰,需提高医疗、客运保障能力

“两节”临近,返乡、旅游客流量或于下月迎来高峰。参照往年经验,冬季、节假日与春运期间为感染量增高时段,根据客源构成,返乡人员大都为一线、沿海城市务工人员,目的地多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考虑到当前医疗资源的分布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储备好二三线城市、乡镇地区的涉疫必需药品、物品及抗原,同时快速提升乡镇级别卫生院、诊所的患者接诊能力。而随着防疫政策逐步放开,第一波疫情感染规模或会在下月中下旬下降,旅游行业或迎来短暂利好。在“两节”旅游出行与返乡需求叠加的情况下,交通客流量或加大。为避免相关风险,建议有关部门提高出行人员客运服务保障能力,并积极开展春运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督促负责人员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工作;与交运、防疫等部门统筹协调,打通与旅游返乡人员、出发地目的地的联系机制,做好相关景区、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防疫消杀工作,确保春节期间客运和疫情防控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三)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减轻综合安全保障压力

春节期间,综合安全保障压力通常较大,值得各地高度重视。具体而言,一是交通安全方面,1月节假日多,在喜庆的氛围里民众的行车安全意识薄弱,加之节假日民众旅游、返乡出行较为集中,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易发多发。建议有关部门推进交通安全领域监管执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严查酒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积极开展“大宣传大警示大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及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知识和守法意识。二是消防安全方面,春节期间民众用火用电用气量或增多,加之节庆活动烟花爆竹燃放较为集中,易使火灾风险加大。建议有关部门开展节前消防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等,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加强节假日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三是防诈骗安全方面,当前电信类诈骗案件高发,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渠道对受害人进行恐吓诱骗的案例不在少数。鉴于年终岁尾电诈易发,建议相关部门提高诈骗类案件侦查能力,加大对诈骗类案件的打击力度;组织开展防范诈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让防诈骗宣传工作“全覆盖”,如积极普及诈骗分子犯罪手段、传授防骗技巧,提醒民众谨防个人信息泄漏等,提高防诈骗意识。

About The Author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